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PBJ | 中科院吴跃进团队、傅向东团队以及安徽荃银高科种业科研团队合作解析GLR1调控水稻抗草铵膦的分子机制

2023/9/14 14:32:07  阅读:68 发布者:

202399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研究院吴跃进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团队以及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recision editing of GLR1 confers glufosinate resistance without yield penalty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重离子辐照获得对草铵膦具有耐受性的水稻突变种质,克隆草铵膦抗性新基因GLR1,并对GLR1调控水稻抗草铵膦的分子机制进行了解析。

1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题为“Precision editing of GLR1 confers glufosinate resistance without yield penalty in rice”的研究论文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其中直播稻轻简栽培模式因其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草害却严重影响着直播稻的生产与产量。水稻抗除草剂种质资源的选育和研究对有效治理杂草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铵膦因其非选择性、广谱、高效的除草效果和人畜无毒、环境友好的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在水稻中还未有关于抗草铵膦内源基因的报道。因而,水稻抗草铵膦种质创建以及基因发掘和育种应用对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研团队深入开展重离子束诱变抗草铵膦突变基因克隆和功能以及抗性机制研究。在大田筛选中获得了具有草铵膦抗性的水稻突变体glr1glr2,该研究主要围绕glr1突变体开展,研究显示突变体glr1与野生型相比具有显著的草铵膦耐受性(图1)。进一步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发现,GLR1基因编码生长素应答因子ARF家族中的ARF18GLR1可以直接结合下游基因OsGS1, OsCYP51G3 OsCATA的启动子并抑制其表达。草铵膦除草剂处理水稻时,GLR1基因受到诱导上调,从而抑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导致产生的活性氧以及氨积累得不到及时清除和代谢,最终植株死亡。而GLR1基因突变后,下游靶基因表达抑制得到解除,从而加速清除由草铵膦引起的过量的活性氧和氨的积累,使突变体glr1在草铵膦处理后快速恢复生长,具有很好的草铵膦耐受性(图2)。活性氧增加是植物对遭遇逆境的响应,鉴于GLR1在活性氧清除方面的作用,推测GLR1基因突变对非生物胁迫具有广谱的耐逆性,进一步盐处理和草甘膦除草剂处理发现,glr1突变体具有明显的耐盐和抗草甘膦除草剂效果。因此本研究成果一方面体现了GLR1基因在水稻抗草铵膦种质资源利用方面巨大的应用价值,填补了水稻抗草铵膦内源基因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通过对GLR1基因在草铵膦抗性机制研究揭示GLR1基因在水稻非生物胁迫的广谱抗逆性具有明显效果,对适应逆境生长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报道的GLR1基因与91日,中国科技大学向成斌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发表题为“Loss of OsARF18 function confers glufosinate resistance in rice”的研究论文的OsARF18为同一基因。

1 抗草铵膦水稻突变体大田筛选及验证

2  GLR1调控草铵膦抗性的工作模式图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跃进研究员,叶亚峰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生任艳和刘斌美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促会、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合肥物质院院长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