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EAN PROD】土地利用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2023/8/31 11:11:24 阅读:9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GISerQ ,作者GISerQ
文献信息
题目:
Decoupling analys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and use patterns on carbon emissions: A case stud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fficient eco-economic
zone, China
来源: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时间: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3.137415
主要内容
研究土地利用模式如何影响碳排放至关重要,因为土地利用变化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是影响碳排放的典型土地利用模式。
基于2000 - 2019年30 m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GlobeLand30)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排放模型和解耦分析方法评估了土地利用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2000 - 2010年新增耕地建设用地面积为9.03 × 104 ha, 2010 - 2019年新增耕地建设用地面积为1.44 × 105 ha,以新增耕地建设用地为主。同时,区内也是碳源区。净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9155.68 Gg CO2当量(CO2e)增加到2019年的45817.44 Gg CO2当量,但增幅有所下降。东、北部土地利用混合度最高,西、南部土地利用混合度最低。邹平的碳排放量是所有城市中最高的。土地利用模式与碳排放的解耦是动态的。研究期间,土地利用方式与碳排放的脱钩从扩展的负脱钩向弱脱钩甚至强脱钩转变。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低碳保险政策的建立和实施,并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框架。
研究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对陆地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动态土地利用交换过程约占直接碳排放的三分之一。此外,许多研究报告称,人类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因此,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从不同角度对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碳排放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一些学者已经评估了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如农田)的碳排放、湿地和森林。此外,还将生态和经济补偿因子纳入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更有学者对土地利用、能源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了考察,为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案例支持。然而,土地利用碳排放也受到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因此,研究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结果
2000 - 2019年土地利用混合度演变趋势
高新区土地利用混合度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a)、(b)、(c)分别为2000年、2010年和2019年的土地利用混合度
高新区不同城市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a)、(b)、(c)分别为2000年、2010年和2019年的碳排放量
每个城市2000年、2010年和2019年的碳排放散点图
转自:“生态遥感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