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23中国力量丨王继光教授: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氨氯地平单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3/8/31 10:31:11 阅读:115 发布者:
编者按
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心血管领域学术会议之一,2023年8月25日-8月28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即将于明日在荷兰召开。从提前公布的会议日程中不难发现今年会议内容精彩纷呈,为此我们精选了一篇上海交通大学王继光教授的研究来供临床医生参考学习。(以下内容摘自2023ESC官网日程Abstracts版块)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氨氯地平单药复方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背景
在接受双联治疗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和氨氯地平三联疗法是最新欧洲(ESC/ESH 2018)和国际(ISH 2020)指南推荐的核心药物治疗之一,理想情况下可以作为单片复方制剂(SPC)使用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研究目的
评估培哚普利精氨酸5mg /吲达帕胺1.25 mg/氨氯地平5mg (P5/I1.25/A5)与培哚普利亚丁胺4mg /吲达帕胺1.25 mg (P4/I1.25) +氨氯地平5mg (P4/I1.25 +A5)联合用药的SPC在未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将SPC滴定至更高剂量P10/I.2.5/A10和P8/I.2.5+A10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为期7个月的Ⅲ期研究,研究对象是接受双联治疗的未控制的亚洲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140且<180mmHg,舒张压DBP≥90且<110mmHg)。经过1个月的P4/I1.25的磨合期后,患者被随机分配到6个月的平行组,接受三联疗法,选择SPC(P5/I1.25/A5)或自由组合(P4/I1.25+A5),如果血压仍未得到控制,可在2个月和4个月后增加至更高剂量。
研究结果
532名患者(平均SBP/DBP 150.4/97.2mmHg,平均年龄56岁)被随机分配接受SPC或自由组合治疗。
经过2个月的随机治疗后,SPC组(-15.0/-8.6mmHg)和自由组合组(-14.5/-8.7mmHg)的诊室SBP/DBP均出现大幅下降。SPC组的SBP降低效果并不逊色于自由组合组(主要研究终点,p<0.001)。在SPC 2个月和4个月后未控制的患者中,分别将剂量滴定至 P10/I2.5/A5,然后再降至 P10/I2.5/A10(SPC组中分别有46.1%和17.6%的患者),导致SBP/DBP进一步下降(分别为-9.0/-5.9mmHg和-6.1/-3.6mmHg)。6个月后,64.4%的患者血压得到控制。ABPM 数据证实了这些发现。在自由组合组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在6个月的随访期间,即使在最高剂量的SPC下,治疗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吲达帕胺、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相关不良事件,即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和咳嗽,在两组中观察到的频率相似。外周水肿和低血压或直立性低血压仍然很低。
研究结论
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双联治疗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氨氯地平SPC与自由组合治疗同样有效且安全。在不增加药物负担的情况下,提高三联药SPC的剂量对血压降低和控制有额外的益处。
专家简介
王继光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
中国高血压联盟(CHL) 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高血压学会前执委,
亚太高血压学会 (APSH) 前主席,
亚洲动脉学会(POA) 前主席,
Journalof clinicaHypertension杂志主编,
Hypertension杂志副主编,
《中华心血管病杂Hypertension Research杂志副主编志》副总编,
《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
全文发表英文论著或综述500篇,中文论著与综述180篇。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