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27 日-30 日,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日韩国际会议(简称 CNS 2023&The CJK-2nd)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议组委会邀请到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就当前神经科学热点问题进行演讲报告。大会还组织多场专题研讨会、专场论坛及卫星会议,以促进我国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次会议间隙,丁香园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PI、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教授就睡眠、睡眠障碍等主题分享相关研究,发表独到观点。
丁香园: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学术会议上,您发表了题为 Roles of cell types and their neuron pathways of the basal ganglia in sleep-wake regulation 的学术报告。请您介绍一些您及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发现。
黄志力教授:人生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睡眠?睡眠和觉醒是如何调节?仍是不解之谜。
关于睡眠和觉醒调控核团,中国科学家贡献了 20% 以上的成果。我课题组借助前沿研究技术,如光遗传、化学遗传、神经纤维示踪、单细胞测序和脑电波记录(判断睡眠觉醒的金指标)等,致力于发现并鉴定诱导睡眠或促进觉醒的神经核团,并探索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我们基于基底神经节系统及其上下游,先后发现了四个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诱导核团和四个觉醒促进核团,并解析其神经环路。
丁香园:我国有将近 40% 的人有过失眠困扰,睡眠障碍也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社会负担,但是目前针对睡眠障碍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
黄志力教授: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和蔼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先人虽然物质生活比较清贫,但享受了良好睡眠的快乐。如今,由于社会竞争、工作压力、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信息化社会衍生的不良生活方式,睡眠障碍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在 1/3 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有 1/3 的人在一年中可能有连续 3 周以上、每周 4 天失眠的经历。
中国人群睡眠障碍的年发生率在 38.2% 左右,长期慢性失眠症患者可能在 5~10% 左右,目前的失眠人群相当之多。
针对失眠症的治疗,主要有五种方法:
第一种是药物治疗,急性失眠症患者,药物治疗非常有效,但是连续用药 4 周以上疗效就会显著降低,甚至会出现副作用。如果不同时进行心理、生活方式等干预,急性失眠可能会慢性化;
第二种是认知行为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我们需要帮助患者从认知和心理层面养成健康睡眠的生活方式,遵守睡眠觉醒调节的内稳态和生物节律的机制;
第三种是物理疗法,如声、光、电、磁、音乐和运动,甚至包括温度和香薰等等,都能很好地帮助部分患者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深度等;
第四种是中医疗法,很多的中药方剂产品、中医辨证施治组方以及针灸疗法等,对慢性失眠都显示良好效果;
第五种是综合治疗,根据失眠症患者的病情及病程,将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物理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组合,综合应用。
预防和干预失眠症的关键,在于维护和重建好健康睡眠生活方式。
睡眠障碍疾病接近 90 多种,主要包括「睡不醒、睡不着和睡不好」三种类型。失眠是最常见的类型,其次是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是由于气道阻塞或中枢原因,在睡眠中出现频繁、深度打鼾,甚至睡眠呼吸暂停,可以通过运动减肥、手术、止鼾设备、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正压通气呼吸机等方式进行缓解症状。在此提醒读者,睡眠中打鼾或呼吸暂停是非常危险的,应及时就医治疗。
丁香园:随着年龄增长,睡眠的时长有逐渐缩短的趋势。同一年龄段的人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也不相同。请问睡眠时长是由什么机制调控,目前是否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结论?
黄志力教授:睡眠时长因人而异,新生儿可能每天要睡 20-22 个小时,从新生儿到老年时期,睡眠时长在不断缩短。根据教育部规定,学龄前儿童一天要睡 13 小时,小学生 10 小时,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个小时。大量研究表明,睡得过多或过少都对健康不利,对于成人,每日最佳的睡眠量为 7 个小时左右。
睡眠的重要功能是能量保存、学习记忆的巩固和维持、增进免疫、清除大脑代谢废物和保证生长发育等。睡眠时长和其功能、内稳态和生物节律因素等密切相关。老年人随着衰老,活动量减少,睡眠时长可以相对缩短。对于老年人睡眠时间缩短的机制,有多种解释:从中枢神经系统机制,一些睡眠核团的功能在减退,甚至有一些睡眠促进系统的神经元显著减少,导致睡眠时间减少;从稳态机制,老年人的运动量很少,其体积及体重都在显著降低,因此也就不需要长时间睡眠来恢复能量;此外,部分老年人在白天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出现小憩次数较多,睡眠时间分散,导致连续睡眠时间缩短。
丁香园: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要花费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为什么人类要用如此长的时间来睡眠?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无法保证正常的作息,有没有方法可以弥补这些健康损失?
黄志力教授:睡眠占据了人生将近 1/3 的时间,良好睡眠是我们健康的基石。睡眠的重要功能包括:
第一,能量的恢复和保存,以补充和保证人体清醒期消耗的能量。
第二,有得于学习记忆巩固,白天学习的知识需要在睡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巩固。
第三,清除大脑代谢废物,睡眠过程中,尤其是深度睡眠,是大脑清除代谢废物的最关键的阶段。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昏昏欲睡,原因就是大脑的代谢废物没有清除。
第四,良好充足的睡眠,是免疫力的保证,免疫细胞的活力都与睡眠息息相关。
长时间睡眠剥夺或睡眠障碍会引发躯体和精神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疼痛、癌症和免疫力低下等,此外也会导致焦虑、抑郁及精神分裂等精神性疾病。
保证良好睡眠有 12 个建议:
1、掌握自身睡眠特征,培养规律的睡眠作息。
2、入睡前放松,避免蓝光刺激,可通过阅读诗词、历史等书籍,让身体逐渐平静。
3、在正确的时间喝茶和咖啡。对茶和咖啡敏感的人群,建议 15 点前饮用。
4、晚餐应适量,避免饱食后胃肠道负担加重、干扰睡眠。
5、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严守生物节律。
6、一日三餐,规则适量,从代谢水平上帮助身体细胞维持好的生物节律。
7、学会利用日光,醒后及时开窗或选择用照明灯来增强光线刺激,唤醒大脑。
8、每日 15 点前进行 20~30 分钟的午睡,有利于帮助维持下午良好的工作状态,且不影响晚上睡眠。
9、以第二天不打瞌睡的最短睡眠时间,作为最佳睡眠时长。成人一般在 7~8 小时。
10、睡眠质量非常重要。睡眠时间过长会降低睡眠深度,老年人睡眠时间不能超过 8 小时,长时间的睡眠、静坐很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11、保持运动习惯。适量运动可增加内源性睡眠物质的产生,有利于睡眠的启动和维持。
12、睡眠障碍人群如采用上述建议自我纠正无效,建议寻求专业帮助,不要自行盲目选购保健品或选用药物。
丁香园:今年是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 16 届年会,请问您觉得应该如何提升年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
黄志力教授:学术影响力的最核心问题主要在于中国科学家为前沿科学问题作出了哪些贡献,为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贡献了哪些力量。
一个学会的影响力不只看会员人数。学会的核心任务:(1)服务于学科建设,引领学科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继续教育、教材专著出版、指南标准制定、办好期刊等;(2)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3)助力产业发展;(4)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如果学会能够这四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其影响力一定会显著提升。
图文来源:丁香园整理
转自:“丁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