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丙烷,Nature Energy!

2023/8/24 10:42:30  阅读:81 发布者:

▲第一作者:Mohammadreza EsmaeiliradZhen Jiang

通讯作者:Mohammad Asadi

通讯单位: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3-01314-8

01

背景介绍

通过储存可再生能源和减少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将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转化为增值化学品可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尽管在C1产物如一氧化碳(CO)和甲酸(HCOO–)的高活性和选择性方面已经取得成功,但由于催化剂上同时生成不同的中间体,多碳(C2+)分子的选择性仍然是一个挑战。目前,几乎所有的选择性转化CO2生成多碳产物的催化剂都基于Cu。通过对Cu的修饰,已实现CO2C3物种的电催化转化,但活性和选择性仍然不高。因此,高效转化CO2生成C3产物需要深入的机理探究,以制订超越传统催化体系的设计标准。

02

本文亮点

由于较高的反应能垒,以及C1C2H2等产物的竞争反应,直接电催化CO2转化生成C3物种极具挑战。本工作对Mo3P纳米颗粒进行咪唑基功能化,改善表面Mo原子的电催化性能,并通过增加碳基中间体在Mo位点上的吸附能,使反应路径更有利于向丙烷转化,进一步通过离子聚合物涂层稳定功能化后的催化剂表面,最终在电解槽中相对于可逆氢电极-0.8 V下取得了-395mAcm-2的电流密度和91%的法拉第效率,且稳定性超过100 h

03

图文解析

要点:

1.催化剂表面的阴离子交换聚合物可以提高催化剂微环境中的CO2/H2O比例,从而析氢竞争反应。

2.在气体扩散电极表面上ImF-Mo3P纳米颗粒表面均匀覆盖了一层平坦的离子聚合物层,咪唑基层厚度约为1纳米。

要点:

1.计时安培实验表明在CO2反应中,与纯Mo3P相比,ImF-Mo3P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和整体活性。

2.CO2电催化还原反应中,在-0.8 V时,Mo3P主要生成COCH4,法拉第效率分别为75%24%,而ImF-Mo3P主要生成C3H8,法拉第效率为91%

3.离子交换聚合物包覆的ImF-Mo3P电极在-0.8 V下表现出稳定的电流密度,约为-390 mA cm-2,丙烷法拉第效率为91%±2%,在连续100小时的eCO2RR过程中保持稳定。

1.电子在MoN的重叠轨道之间积累,表明在ImF-Mo3P界面处形成了新的Mo-N化学键。

2.ELNES表征说明ImF-Mo3P表面的Mo原子比Mo3P纳米颗粒中的Mo原子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而PDOS结果表明ImF-Mo3P中的Mo位点更有利于CO2/CO吸附。

3.EIS实验表明ImF-Mo3P的电荷传递电阻(Rct)较小(约6 Ω),而纯Mo3P较大(约10 Ω)。

4.原位拉曼光谱表征揭示出ImF-Mo3PMo-CO伸缩振动峰强度与吸附的CO中间体的扭曲转动峰强度比值约为Mo3P催化剂的九倍,表明ImF-Mo3P表面的*CO中间体更加稳定,从而增强了C-C-C三聚化的作用。

要点:

1.DFT结果说明ImF-Mo3P表面的裸露Mo原子是最理想的CO2吸附位点,Im作为配体,稳定了*CO2吸附。

2.ImF-Mo3P*CO中间体更加稳定,且浓度/覆盖度更高,从而导致了更高的*CO三聚化和C3H8产量。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3-01314-8

转自:“研之成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