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第三届“香樟西部计划”简报|张川川:文化与经济

2023/8/22 16:55:07  阅读:69 发布者:

2023813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张川川老师为第三届“香樟西部计划”学员作题为“文化与经济”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助教张艺川主持,第三届“香樟西部计划”全体学员参加。

嘉宾简介

张川川,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Demography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内外期刊。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文化的定义及其特征;(2)经济研究中的文化;(3)文化对经济的影响;(4)文化与经济研究的技术性挑战和未来研究议题。

第一部分

讲座伊始,张川川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术历程,并强调经济学直觉(Economic intuition)离不开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现象的碰撞。随后他谈到自己对“文化”的兴趣,是他研究“文化与经济”的原因。研究“文化与经济”专题首先需要说明文化是什么?结合现有研究,张川川老师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文化定义进行阐释:在社会层面上,文化是特定群体所共有的信念,包括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在个人层面上,文化是个体的价值观念和偏好,能够本能地引导其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决策。随后,张老师总结了文化的几个特征:首先,在群体和个人两个层面定义的文化往往难以区别,二者密切相关,个人偏好构成社会习俗,而社会习俗又反过来塑造偏好。其次,文化变量相对于经济变量而言更为稳定。此外,文化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最后,张老师指出,在纵向传递过程中,文化相对稳定,但在横向的社会化互动中将逐渐呈现出演化的趋势。同时,群体文化和个人文化在稳定性上的表现有所不同:社会习俗容易变化,而个人偏好相对稳定。

第二部分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张老师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具体介绍了针对特定文化特征的经验研究,主要包括信任、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家庭联系、道德观念以及个人看法。(1)信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会对社会合作乃至整个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信任也是一种共同信念,能够维护社会秩序。(2)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指标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包括受访者对集体或个人是否重要的看法。通过举例,张老师同时说明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产权保护的影响。(3)在家庭联系中,包含四种不同的家庭组织结构,即纵向关系中的自由主义家庭/独裁主义家庭,横向关系中的平等主义/非平等主义家庭。张老师以两篇文章的核心结论对家庭结构差异影响经济的观点进行解释,一是欧洲核心家庭和中国宗亲式家庭的差异是导致欧洲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二是家族联系是影响家族企业的重要因素。(4)在道德观念方面文献区分广义道德和狭义道德,广义道德和狭义道德与信任、家庭结构等其他文化因素存在密切联系。(5)最后,个人对相关事物和主张的看法也是一种文化,例如,有些人将收入或财富积累看作是辛勤努力的结果,而有些人认为是偶然好运的结果。

第三部分

张川川老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列举了诸多文献,揭示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宏观层面,张老师以Max·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作为有关文化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研究的切入口。进一步地,他以宗教与经济为例,对宗教如何影响宏观经济进行解释:一方面,宗教表现为信念或意识形态,可以直接对经济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徒信教会通过增加参与宗教活动的时间而挤出劳动时间的投入。随后,张老师进一步以社会信任与经济繁荣、文化与制度经济、文化与金融发展为例,加深了同学们对于文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理解。微观层面,张老师同样列举了诸多文献,包括文化对生育决策、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文化对婚姻、居住安排、投资行为、社会保险参与、暴力或犯罪行为、选举和政治参与等决策的影响。最后,张老师指出,虽然文化对宏微观经济都会产生影响,但经济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化。具体而言,他通过卡尔·马克思的经典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早年经历塑造个体偏好的一系列研究为同学们解释了经济如何作用于文化。这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双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而如何寻找合适的工具变量以解决该问题还需深思。

第四部分

张川川老师认为文化与经济研究的技术性挑战主要体现在:(1)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对文化也有不同的定义,导致文化定义至今存在模糊性;(2)现实中,如何通过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研究更加准确的测量文化也是一大挑战;(3)实证研究中如何更好地解决文化和经济变量的内生性问题,选取合适的、能够说服自己的工具变量则是识别中的一大挑战。关于未来可行的研究议题,张老师引导同学们应更加关注:(1)文化的起源与演进;(2)文化与制度、市场经济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作用机制;(3)文化与经济研究的理论构建。

最后,张川川老师列举了自己近年来在“文化与经济”方面进行的若干研究,具体包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婚姻文化与婚姻支付,宗族与生育、儿童拐卖、养老安排、创业等。在提问和交流环节,张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论文写作”和“中英文期刊的投稿选择”等问题,给予了同学们诸多指导和鼓励。张川川老师讲课生动风趣,此次讲座也引导了同学们从现实世界出发,去发现问题和挖掘选题,结合经济学理论和世界现实培养个人的经济学直觉。

撰稿人:宁波大学 赖慧琳

曲阜师范大学 尹宗硕

转自:“香樟经济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