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整理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维生素D领域的5篇文章,可以看看如何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维生素D。
1、新生儿干血斑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遗传相关性(16+)
背景: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是维生素D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群特异性组分(GC)基因编码。
方法与结果:在一项65589例新生儿DBP浓度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鉴定出26个独立位点,其中17个位于或接近GC基因,并在12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分别位于SH2B3和GSDMA)上鉴定出2个错义变异。当对GC单倍型进行调整时,发现15个独立的位点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孟德尔随机分析确定了高DBP浓度和(a)高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的单向效应,以及(b)多发性硬化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降低。一项全现象关联研究证实,DBP浓度较高与维生素D缺乏症风险降低有关。该研究结果为舒张压对维生素D状态和一系列健康结果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2、维生素D与COVID-19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因果关系和共享位点:全基因组交叉性状分析(12+)
背景:观察性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COVID-19感染的风险,但对它们之间共享的基因组结构知之甚少。
方法: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利用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遗传决定的维生素D与COVID-19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并进行跨性状GWAS荟萃分析,以确定它们的重叠易感位点。
结果:观察到基因预测的维生素D与COVID-19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性(rg=-0.143,p=0.011),并且在广泛性MR中,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每增加0.76nmol L-1,COVID-19感染的风险将降低6%(OR=0.94,95%CI:0.89-0.99,p=0.019)。确定rs4971066(EFNA1)是维生素D和COVID-19联合表型的风险位点。总之,基因决定的维生素D与COVID-19有关。血清25OHD浓度升高可能有利于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
3、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内化维度作为跨诊断危险因素的影响:孟德尔随机研究(10+)
背景:观察性研究表明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25OHD)缺乏与内化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的发展有关。然而,因果推理方法(例如孟德尔随机化)并没有证实这种关系。来自生物行为研究的发现表明,当关注精神病理维度而不是临床诊断时,会发现新的见解。本研究为25OHD与内化维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5OHD与内化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一个共同的内化因素。
方法: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对25OHD(417580名参与者)、重度抑郁症(45591例;对照组97674例)、焦虑(5580例;11730例对照)、创伤后应激障碍(12080例;33446例对照)、惊恐障碍(2248例;对照组7992例)、强迫症(2688例;对照组7037例)和神经性厌食症(16992例;55525对照)。内化表型的GWAS结果被结合到一个代表内化维度的共同因素。进行了几项补充分析,以降低多效性的风险,并使用第二个25OHD GWAS进行复制。
结果:发现25OHD与任何研究的内化表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与共同的内化因素无关。几个多效性稳健方法证实了零关联。
结论:根据目前研究精神障碍的跨诊断方法,该研究结果集中在不同内化表型之间的共同遗传基础上,并没有提供25OHD对内化维度影响的证据。
4、微量元素循环水平与感染风险:孟德尔随机研究(9+)
背景:微量营养素在免疫反应的每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缺乏微量营养素会导致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以前关于微量营养素和感染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是有限的。该研究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以评估血液中八种微量营养素(铜、铁、硒、锌、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维生素D)水平对三种感染(胃肠道感染、肺炎和尿路感染)风险的影响。
方法:使用公开的欧洲血统独立队列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双样本MR。对于这三种感染,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和FinnGen的数据。进行反方差加权MR分析,并进行一系列敏感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阈值为P<2.08E-03。
结果:发现循环铜水平与胃肠道感染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其中血液中铜水平的一个标准差增加与胃肠道感染的优势比为0.91(95%置信区间0.87至0.97,P=1.38E-03)。这一发现在广泛的敏感性分析中是可靠的。其他微量营养素与感染风险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
结论: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铜在胃肠道感染易感性中的作用。
5、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对脑血管疾病的因果影响: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8+)
背景:先前的观察性研究报道,较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与较高的脑小血管疾病(cSVD)负担相关。这种关联的因果关系尚不确定,但鉴于25(OH)D可以作为干预的目标,它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检查25(OH)D浓度对cSVD相关表型的因果影响。
方法:每种血清25(OH)D浓度和cSVD相关表型(腔隙性卒中、白质高强度、脑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的遗传仪器均来自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进行了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和多个事后敏感性分析。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也被用来探索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
结果:未发现25(OH)D浓度对cSVD相关表型有任何显著的因果影响(比值比[95%CI],分别为1.00[0.87-1.16]、1.01[0.96-1.07]、1.06[0.85-1.33]、1.00[0.97-1.03]、1.02[0.99-1.04]、1.01[0.99-1.04],分别为腔隙性卒中、白质高强度、脑微出血、白质、基底节区、海马血管周围间隙)。这些结果在考虑遗传多效性的敏感性分析中得到了再现。相反,当检查cSVD表型对25(OH)D浓度的影响时,脑微出血与25(OH)D浓度呈负相关(0.94[0.92-0.96])。
结论:考虑到分析的统计能力(>0.8),该研究结果表明,之前报道的25(OH)D浓度与cSVD表型之间的关联可能不是因果关系,部分归因于反向因果关系。
转自:“朗盟医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