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究 | 工作记忆容量影响语言理解中的预测加工

2023/8/22 10:57:14  阅读:84 发布者:

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会预测对方即将说出的内容,比如你的朋友跟你说“我刚从青岛回来,在海边捡了很多…”,可能还没说完,你就已经根据“青岛”“海边”等概念预测到即将说出的是“贝壳”。这种语义信息的预先激活(语义预测加工)是人脑能够实现高效语言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脑是如何进行语义预测加工的?语义预测加工是否以及如何受到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和语境信息的影响?

为了考察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晓庆研究组开展了一项脑电研究。研究者招募了160名大学生被试,从中筛选出了24名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和24名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两组被试需要阅读并理解一系列句子。句子共有三种类型:高限制性、中等限制性、低限制性。

例如, 关键名词“锤子”在高限制性句子“为了把钉子钉到木板里,他买了锤子回来。”中具有高预测性,在中等限制性句子“为了能敲开坚硬的核桃,他买了锤子回来。”中具有中等预测性;“书籍”在低限制性句子“为了能完成好这个任务,他买了书籍回来。”中具有低预测性。

结果发现:1)在关键名词出现之前(在动词如“买了”位置),与“低限制性语境”相比,只有“高限制性语境”诱发了显著不同的脑电反应,这一效应只在高工作记忆容量组中被观测到;进一步“单试次”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这一脑电效应源于被试正在预测随后即将出现的关键名词。2)在关键名词出现之后,高工作记忆容量组中名词诱发的N400产生了梯度变化(高限制性<中等限制性<低限制性),而低工作记忆容量组只表现出了“高限制性<低限制性”的N400效应;进一步“单试次”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以上N400效应源于名词的可预测性;当排除掉预测性效应后,高工作记忆容量组的名词语义理解优势消失。(图1

1. 高工作记忆容量(左)和低工作记忆容量(右)被试的预测产生(动词位置)和预测整合(名词位置)阶段的脑电效应

A.不同条件下诱发的ERP波幅;B.句子不同位置和不同时间窗口ERP效应的分布

综上,该研究表明,语言理解过程中,工作记忆容量和语境信息共同影响着语义预测加工;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者相比,语义预测加工是高工作记忆容量者的语义理解优势的重要因素;语义预测加工依赖一个需要耗费认知努力的意义计算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概念的自动激活扩散。该研究揭示了语言理解中预测产生过程的认知机制,以及个体差异(工作记忆)对该过程的影响。

该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心理所助理研究员丁金丰为文章第一作者,心理所研究员李晓庆为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Ding, J., Zhang, Y., Liang, P., & Li, X. (2023). Modulation of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on predictive processing during language comprehension.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https://doi.org/10.1080/23273798.2023.2212819

相关论文:

1. Ding, J., Wang, L., & Yang, Y. (2020).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words on predictive processing during sentence comprehension. 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 35(2): 151162. https://doi.org/10.1080/23273798.2019.1628283

2. Zheng, Y., Zhao, Z., Yang, X., & Li, X*. (2021). The impact of musical expertise on anticipatory semantic processing during online speech comprehension: A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tudy. Brain and Language, 221, 105006. https://doi. org/10.1016/j.bandl.2021.105006

3. Zheng, Y., Gao, P., & Li, X*. (2023). The modulating effect of musical expertise on lexical-semantic prediction in speech-in-noise comprehension: Evidence from an EEG study. Psychophysiology,

https://doi. org/10.1111/psyp.14371

来源: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李晓庆研究组

转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