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2023年度新晋杰青、优青座谈会在八号楼多功能厅召开。会议总结了学校杰青、优青等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了下一步重点任务,强调要加快推动学校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华科大力量。校长尤政院士、副校长高亮参加会议。
高亮宣读2023年度华中科技大学新获批杰青、优青人员名单。他指出,学校高度重基础研究工作,采取了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做好服务组织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希望大家在新的起点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争取更多原创性成果。校领导为11位新获批杰青、15位新获批优青颁发纪念奖杯。
科发院相关负责人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为题作报告。他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了学校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现状,并介绍了科发院相关工作举措和未来工作思路。
申报单位代表交流了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航空航天学院执行院长李振环介绍了学院充分发挥院党组织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掘校友资源、建好多种学术平台、紧抓申报和答辩关键环节等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金阳围绕苦练内功、搭建平台、临门一脚三个节点,介绍了同济医学院开展有组织攻关的相关工作。管理学院院长杨治围绕管理学院人才突破的难点、学院人才工作现状、学院人才工作的三步骤与四做法,讲述了学院人才工作的思考。
新晋杰青、优青代表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和感悟。杰青代表、能源学院冯光教授讲述了在学术前沿青年团队项目支持下的科研历程,希望学校继续发扬低调实干作风,给予学者充分支持,并努力推动交叉学科研究。杰青代表、公卫学院院长潘安教授希望广大教师要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做好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助力学院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要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更好地营造创新氛围。优青代表、化学学院邓仁华研究员从平台、团队、家庭三个方面分享了科研感悟,表示会继续潜心基础研究,做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成果,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生。优青代表、生命学院张燕副教授畅谈了项目申请的感受,表示将继续脚踏实地、求实创新、持之以恒地开展基础研究。
参会杰青、优青代表,青年教师代表,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等,也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围绕所在领域和岗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研讨。
尤政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年,学校入选杰青、优青人数再创新高,令人鼓舞、振奋人心。他代表学校向2023年度新晋杰青、优青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奋斗在科研一线的老师们、为学校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科发院院长廖小飞主持会议。2023年度新晋杰青、优青,特邀青年教师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
冯光教授
冯光,男,1980年9月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和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2002、2005年分别获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学士、流体机械硕士学位,2010年获美国Clemson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和能源部FIRST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先后以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教授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11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博导。
专注于开发等电势分子模拟方法与技术以及相应的实验合成与表征,研究储能领域内的基础性、前沿性问题,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与优化设计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工作具有工程热物理、电化学、材料与计算物理等方向相交叉的学科特点,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影响因子过10的论文近50篇、Nature子刊8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70余篇(如Chemical Reviews、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X、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Chemical Reviews等),SCI引用>5500次,H因子40(Scopus统计);获批软著3项、发明专利6项。2013年湖北省第三批“百人计划”入选者,2014年被提名成为美国科学研究学会Sigma Xi会员,201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华中学者”(连续入选至今),201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工”,2019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获2022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1)。
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19次、担任分会主席9次;现任RSC期刊Energy Advances创刊副主编,ChemElectroChem、Fluid Phase Equilibria和Journal of Ionic Liquids编委,以及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atalysis、Chemical Reviews等80多种SCI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创新群体项目2项。培养博士12人、硕士27人(已毕业博士5人、硕士14人)。
邓仁华研究员
邓仁华,男,2019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兼任集成电路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博士生导师。从事高分子有序纳米复合材料及器件方面的研究,在JACS、Adv Mater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0篇,H指数22。研究成果被美国学术媒体Soft Matter World评价为突破性研究,被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价为出色的工作。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6.9 ~ 2010.6 华中科技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学士学位 - 本科(学士)
2010.9 ~ 2015.6 华中科技大学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理学博士学位 - 研究生(博士)毕业
2016.3-2017.3 谢菲尔德大学(英国) 博士后,合作导师Steven Armes院士,研究聚合诱导自组装
2017.3-2018.10杜伦大学(英国) 博士后,合作导师Colin Bain教授,研究喷墨打印
2018.11-2019.9 布里斯托大学(英国) 博士后,合作导师Ian Manners院士,研究结晶驱动自组装
2019.9-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新闻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转自:“高绩”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