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将公布的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中,哪些专业将火爆?哪些专业最吸睛?现在或已能看出端倪。
为新设专业“划红线”
自今年7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以来,已有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等多省转发通知,启动本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并对新设专业事项提出具体要求。
例如四川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碳中和、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生态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新兴专业,严格控制艺术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专业新增布点。
江西省支持高校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航空、中医药、虚拟现实(VR)、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领域设置一批急需紧缺专业,但全省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原则上不予申报。
福建省支持高校对应用学科专业进行增设,但同时强调近三年就业去向落实率(扣除灵活就业)过低的专业,以及专业布点数超过全省本科高校数50%的本科专业不再增设。
148个拟新增专业,公示中!
随着全国各地相关工作稳步推进,进入7月以来,多所高校也陆续对2023年拟申报新设专业进行了公示。
截至8月11日,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4所高校公示了本校2023年拟增设本科专业名单,共计148个。
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动作最大,拟申报新设本科专业数量达到8个。
其后拟增设数量较多的高校还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海口经济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等,均申报5个计划新设专业。
从拟增设的具体专业看,主要以工学类专业为主,教育学、医学也相对较多。
其中数字经济专业最为热门,共有7所高校公示拟增设;其后是智能建造专业,已有6所高校计划增设。这两个专业也是当下高校增设热门专业中的“新贵”,近五年新增数量逐年提升。
数字经济专业自2018年进入专业目录以来,已有147所高校通过审批、备案;智能建造专业2018年至今新增备案高校达到108所。
此外,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与新媒体、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运动训练专业拟增设数量也较多,各有4所高校申报开设。
未来“新专业”,亮相!
此外我们注意到,在148个高校公示拟增设专业中,还有一批“专业目录外”的新专业,比如数字经济管理、老年医学、伴侣动物、海洋测绘、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智能海洋装备、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等。
这些全新的专业或面向未来产业升级发展需求,或面向新兴行业人才缺口,或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例如西南交通大学计划增设的“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新专业,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和实现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功率半导体产业的独立自主和国产替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培养功率半导体器件产业链在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整个半导体行业对该专业的用人需求。
南京农业大学拟申报新设的“伴侣动物”专业,立足于服务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伴侣动物产业。该专业将依托学校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传统优势学科,培养能够在伴侣动物食品、伴侣动物健康等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伴侣动物食品研发、伴侣动物营养与健康管护、教学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大连医科大学计划开设的“老年医学”专业,也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特点的代表。
新设专业的“生存底线”
社会发展有需求,企业用人有缺口,高校便开设专业培养相关人才,这听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做法。但其实高校每推出一个新专业,也可能面临风险。
比如面对一个全新的专业,尤其是就业面窄的小众专业,有没有学生愿意报考?再者,即便是被公认用人需求高增长领域,如果早早入局的高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后加入的学校要想在生源竞争、人才培养中占据优势,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于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校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情况、办学条件等,严格论证拟新设专业必要性和可行性,就非常重要。
计划增设的新专业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符吗?能让学校相关领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吗?在对拟建专业上的投入上,会因为现有资源不足而受到限制吗?有足够的教师、教学资源为专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吗?
关于这些问题肯定的回答,可以说既是新开设一个专业的基础,也是这个专业未来得以生存的底线。
主要参考文献:
[1]江芸涵. 连续五年 不招生的专业须撤销[N]. 四川日报, 2023-08-03(6).
[2]福建:优化本科专业设置 布点较多的专业将不再增设[EB/OL]. [2023-07-25 ]. 福建省教育厅.
[3]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各高校网站。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