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
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学。初试成绩是416 分,复试成绩是 212.2 分,最终综合排名第⼆。
择校原因
在职业规划的时候,我想能够从事⾃⼰所学的中⽂专业,⼜能让我可以尽快⾛上⼯作岗位,所以我选择了学科语⽂。
我们本校其实很少有⼈考这个⽅向,⼤部分都是冲着名校的学硕⽽去,竞争虽然激烈但是上岸情况也好。所以我在报考这个⽅向之前也遇到很多劝⽌,甚⾄有些⽼师也不太了解这个⽅向。后来有幸碰到去年本校的⼀名上岸华师学科语⽂的学姐,她的经历给了我信⼼,让我有勇⽓选择了学科语⽂。
湖南⼤学校内校外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很吸引我,⽽且我也很想去南⽅看看,⾼考前夕我在翻阅⼤学宣传册的时候第⼀次偶尔翻到的就是这所名校,我觉得冥冥之中跟湖南还是有缘分的,所以便敲定了这所学校,之后就只剩下努⼒备考啦。
备考经验
我个⼈不太偏科,⽽且在备考的过程中计划性很强,从 3⽉份开始便翻遍了所有湖⼤学科语⽂的备考经验,然后制定了我的全⾯复习规划。虽然后期碰到很多事情,计划也在不断的修改,但是基本上是按照设想好的来的,所以不会有太多漫⽆⽬的的时候。建议每⼀个考研的朋友都可以提前规划⼀下 ⾃⼰未来⼏天,⼏周,甚⾄是⼏个⽉要⼲什么,积少成多,慢慢很多⽆法攻克的难题也会迎刃⽽解。
政治
去年政治的选择题型有了很⼤的改变,拿到试卷的那⼀刻我⼼⾥也感到吃惊,做起来的感觉跟以往的真题很不⼀样,但是最后考完对答案,发现政治选择题⼤概39分,我肖四肖⼋的平均分也都在40分往上,甚⾄肖四的两套卷⼦选择题也达到了48分,虽然去年的肖四肖⼋和真题相⽐没有太⼤的参考 价值,但可以看出我的选择题的成绩也⼤概在后期形成了稳定状态,所以这个结果我还是挺满意的。我感觉任何事情都有⼀定的技巧,我不是唯技术论,但是熟能⽣巧吧,很多东⻄慢慢都会找到感觉。
下⾯我就把⾃⼰的感觉分两部分分享给⼤家。
选择题:我从七⽉份开始刷⼀千题,暑假结束过完了⼆轮。中间我是结合课本(肖秀荣的)先看视频(徐涛的),然后做题,史纲和思修的视频没有看。第⼀轮的时候正确率没有达到我的理想,所以结束之后我把⾃⼰做错的题,全部按照分类,每道题写成⼀句话(也就是腿姐说的keyword)总结到了平板上,等到休息的时候想学习了就看看,⼀分钟能看⼗⼏句话,也就复习了⼗⼏道错题。等到第⼆轮刷选择题的时候,我已经错的很少了。所以暑假结束,我实打实的把⼀千题过了两遍,当然我视频课的内容忘记了差不多,就如同课本⽽⾔:讲授法对记忆⼒的影响真的很有限。由于暑假把选择题打好了基础,所以后期为我把重⼼放在论述题上省去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并没有⽴刻就学习论述题,下半年开学之后,我每天花 30 分钟的时间继续刷选择题,温⽔煮⻘蛙,政治上花的时间⼀直都⽐较少,因为后期我在努⼒背我的专业课。
论述题:说起来很惭愧,我主观题的计划列的是很好的。可是我⼗⽉份过完国庆节之后就被隔离了,书也落在了⾃习室,我身边没有任何资料,甚⾄后期出的很多腿姐四套卷,徐涛六套卷⼦,肖四肖⼋等,我都是在平板上完成的。加上我由于是密接,从学校隔离到了校外,⼜碰上了郑州⼤疫情,我细菌感染⼜待在医院了半个⽉,所以前前后后基本上我⼗⽉份⼗⼀⽉份是没怎么学习的,有学习的时间都留给了断断续续的专业课背诵,政治就更加谈不上了。可以谈谈我 12⽉份的“补天”⽅案, 回到学校,我把腿姐的冲刺笔记,每天强迫⾃⼰先看前半部分,牺牲了中午午休的时间,花了五天的时间看了五遍,结合我以前总结的⼀千题笔记,我再做选择题,基本上已经很稳定了,甚⾄做梦都梦到了选择题挖空。后来,我开始背诵腿姐的后半部分,三天⼀轮,期间我要求⾃⼰每天背⼀套肖秀荣的卷⼦,以及后期我拿到的腿姐九张纸,背着背着我会发现这些题有很多话语是重复的,我没有时间做笔记,我就把重复的话语选⼀个截频下来放到 word ⾥⾯分类编好。为了提⾼背诵效率,我选择了⽹上某公众号的思维导图,哔哩哔哩上也有视频版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磨磨⽿朵,对我背诵⼤题起到了很⼤的作⽤,我把这个分享给了好友,反应也不错。
英语
英语我的客观题只错了⼀道完形填空,基本上作⽂扣了⼤头,这也跟我后期碰上疫情加⽣病没有时间准备作⽂有很⼤的关系。这⾥可以跟⼤家分享⼀下我的客观题备考经验。
我个⼈没有买考研真相和⻩⽪书,⽽是把历年真题都打印了⼀遍,然后暑假前,我都是刷的英语 ⼀的选择题,暑假后我开始刷英语⼆。刚开始做题的时候,我也会错很多,有些⽂章也看不懂。起初学习⽹上的经验,我开始逐字逐句翻译并写到纸上,前⼏次效果⽐较明显,后来发现⽐较浪费时间,⽽且我个⼈也不是特别勤奋,有些句⼦我⼀看可能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再把它写出来实在是没有必要。我也尝试过背诵整篇⽂章,我的记忆⼒⽐较快,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花上半⼩时就能把⽂章背下,可是这个⽅法也不能⻓期使⽤,背诵的效果就是我积累了⼤量的词汇,可是确实会很累⼈,前期我还是把⾃⼰搞的太累了。后来我在摸索中发现⼀个⾮常有效的⽅法。
我发现⻩⽪书的解析⾮常好,不仅会总结好词汇,⽽且还会分析⽂章的思路,告诉我们这段⽂字甚⾄是⽂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于是我开始⽤蓝⾊的笔记录段落的真实含义,⻩⾊的荧光笔记⼀些 重点词汇,橙⾊的荧光笔记录优秀句式以便⽤到作⽂⾥⾯,红⾊的笔就是翻译⼀些陌⽣词汇和⼈名以及做选择题的批注。我认为这个⽅法对我很管⽤,我个⼈倾向于做完之后检查⼀遍,然后边看解析边做笔记边对答案,这个感觉很刺激,久⽽久之,我的选择题就很少错了,因为时间⼀久,可能我看到某个词汇就能猜出作者对这个事物的褒贬之情,甚⾄做的多了,你也会发现题型基本上也有很⼤的 重合,⼀套卷⼦总会有主旨题,⼼情题,同义解释题等等。
另外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养成了观⼤局的意识,很多时候碰到主旨类的题型,都是要把整篇⽂章看完才能看出作者的复杂态度以及更明显的⼀点。做笔记的好处让我练就了看⼀个段落就在左边⼏个字写下作者是什么态度或本段讲了什么的事情的习惯,⽂章的主情调⼀旦确定,基本上就算是吃透这篇⽂章了。
另外,⼤家不要忽视对⼈名的翻译,我的经验告诉我,很多英语题都是相通的,把选择题练好, ⾃然⼩三⻔(七选五,翻译,完形填空)也会提⾼。⽐如去年的翻译真题出现了华兹华斯,由于我是中⽂系学⽣,在⻄⽅⽂论的课堂上有看过华兹华斯的《恶之花》,所以看到华兹华斯的名字也就⽴刻精神了起来,知道这篇⽂章在谈诗歌流派。可是很多同学反映去年的翻译题⼈名没有翻译出来,其实即使不是中⽂系学⽣,华兹华斯的名字也是出现在英语⼀真题的某篇⽂章⾥⾯的,所以做完题后细⼼翻译⽂章,不放过任何⼀个不了解的词汇,还是挺重要的。
最后,英语⼀定要多背单词,我个⼈属于⼀看视频就⾛神的那种,所以我没有太看英语类的讲师视频,我把除了做题的时间都放在了单词上⾯,跟⾃⼰的好朋友在不背单词组了队,并且每天也额外背红宝书,我的单词量⼀直到⼗⽉份之前,每天都是五百左右,所以后期我英语成绩基本稳定下来之后,我虽然还是背单词,但是已经轻松很多啦,有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课上。
333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我是跟朋友⼀起备考的,我们三个都考学科教学,所以组成了⼀个微信⼩群,我们从 3 ⽉份开始就准备,每天背诵默写然后上传到微信群⾥打卡,所以后期即使我碰上了很多不开⼼的事情 甚⾄是因为疫情想过放弃考研,但是每天⼀看到她俩在打卡,我就⼜能坚持下来。同学们在备考的前 期,也可以找个好朋友⼀起相互监督,如果是同⽅向的当然更好。
关于书籍问题:我前期⽤的是KC,并看了教育学的⼏个课本,把课本上某些感觉⽐较重要的知识补充到了KC上,规规矩矩听完了凯程的⽹课并且背诵了⼀轮。暑假的时候发现 LC 的排版更适合我,背起来很舒服,所以我⼜换了 LC,并把KC上⾯的东⻄有选择的补充到了LC上,之后⽤的就⼀直是 LC了。
关于遍数问题:3⽉到 6⽉,我背完了⼀轮。暑假期间,我⼜过了第⼆轮并开始每天练习我的名词解释。 9⽉开学之后,我背完了⼀半,然后碰上了疫情,之后陆陆续续到⼗⽉底我才过完三轮。⼗⼀⽉基本上是废了,我整个⼈的精神状态也不是特别好,我跟了⼀个⼩程序开始每天练习我的简答题 并背诵热点,资料也只是反复的看,没有专⻔背诵。⼗⼆⽉份回学校后,我三天⼀本书,花了⼗⼆天 背诵了第三轮。最后⼏天冲刺,我边做题边背诵,⼜背了第四轮。考试 333 的前⼀晚,我考完英语后 放弃了挤⻝堂去吃饭,⽴⻢⻜奔回宿舍边洗⼿(防疫情)边看书,抽出时间完整地看了中外教史,第⼆天清早我五点起床,凭借着短时记忆,⼜花了⼀个半⼩时过完了教⼼和教原。当然,考场上就正好碰⻅了⼀道杜威的简答题,我写的还是⽐较完整的。
关于报班问题: 333 由于我跟好友们⼀起准备,加上我们互相⿎励,所以我能够坚持下来,也没有报班。每个⼈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况不同,⼤家可以根据⾃⼰的⾃制能⼒和学习能⼒⽽考虑。
869
由于不是师范⽣的缘故, 869 从⼀开始我就⽐较迷惘,两本参考书看了两遍,也做了笔记,但就是理解不了。等到真正的⼊⻔也是在 6⽉份之后了。我咨询了上岸华师的学姐,她推荐我报名⼀⽅。我个⼈从⼩到⼤没有报过任何的补习机构,所以在谈到考研要报班的时候我⼼⾥起初是有否定的。但是等到了 6⽉份,我还是没有领悟到 869 该怎么学,也开始有点着急了。在多⽅⽐较之下,我觉得⼀⽅的价格和服务都⽐较合理,全程班包括复试指导,基本上⼀次性收费不会再有额外费⽤,加上我⾃⼰也发了⼀笔奖学⾦,所以我决定投到有⽤的地⽅试试看。进⼊之后会安排学姐关⼼我的学习情况,由于我本⼈⽐较积极,所以在学习上⼀直没有太令学姐操⼼,更多的是咨询学姐⼀些专业问题,以及我在学习中碰到的困惑。后期包括⼼理咨询⽅⾯,学姐也起到了很⼤的作⽤。她⼀直暗示我能够考上,⼀定可以。于是罗森塔尔效应发⼒了,我是⼀个很不⾃信的⼈,但后期每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还是⼀次次的在进步的。
下⾯给⼤家分享我⽤到的资料:
除了上⾯的还有初⾼中最新的两本课标。
关于参考书: 6⽉份我⼜重新开始看了两本参考书,在学姐的指导下,然后结合⾃⼰热点、课标、课本做了思维导图笔记,花了⼤概⼀个半⽉的时间。这期间我⼀边看书,⼀边结合课本看热点和论⽂,⽐如看到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会想到整本书阅读,群⽂阅读,然后我会找⼀些这⽅⾯的论⽂和教案设计,然后有选择的补充到笔记上,这样理论结合实际,我就把知识都融合在⼀起啦。
当然,这个笔记我是后期不断完善的啦,直到考试前,我的笔记也都在不断完善,在职⽐较忙的话就不要做⼿写笔记了,推荐 xmind 这个软件,可以随时补充⼀些你看到的案例和话题在思维导图⾥⾯,后期复习起来也⽐较快,基本上⼀次⼀个思维导图的程度。
关于课标:
⼀⽅有推出课标解读课,这个是我当时候报名免费赠送的,可以说是很及时。
我先看了解读课,然后⾃⼰每天抽出⼀些时间看课标,休息的时候看看哔哩哔哩上有关课标的解说增加理解,我个⼈是把初⾼中课标的前⼏个部分背诵了的,当然也是边背边忘,可是后期你会发现有些话语已经刻在你的记忆⾥了。很多你不懂的东⻄慢慢后期也会突然理解。等到了复试重新复习课标,我也感觉是常读常新,甚⾄在⼀个⼈单独模拟的过程中常常不⾃觉的联系起来课标,我想学到这个程度我也算是初级⼊⻔了吧。
关于热点:我个⼈以前是不知道什么是热点的,也很迷惘,只是盲⽬的看论⽂,也不知道看了什么。 后来学姐在9⽉份开学的时候发给了我热点汇集,起初我也看不懂,后来我尝试做思维导图来理清逻辑,慢慢地我开始深刻理解了。除了课本,基本上我的第⼆⼤重⼼就是在热点。
关于其他:我个⼈感觉语⽂是⽐较综合的,⽬前的考试情况也是越来也开放。以后就算的仅限⾮全报考,⽼师们也可以多看⼀些书籍,⽐如孙绍振⽼师,魏书⽣⽼师,钱梦⻰⽼师等来丰富⾃⼰的素养。看书不求多,但求能够活学活⽤。⽐如我经常会有意识把我记得笔记写到试卷上,这样会显得自己没有⽩看。包括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我也趁机去⽹上看了孙绍振⽼师的《名作细读》,可以说是让我对怎样教好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资源⽹络上都⽐较丰富,⼤家在前期,或者是累了的时候,都可以有意识的去看看。反正我们作为语⽂⽼师,就是要⼀直读书的嘛,加油!
关于教训:我个⼈觉得应试考试不能太功利化,很多觉得不考的就不复习,这是不对的。⽐如今年出的五四时期的⽩话⽂教学改⾰试验,这个就属于课本上经常被忽视的⼀个知识点。我本⼈也是忽视了没有复习的。痛失这⼗分,我觉得⾮常遗憾。⽽且在复试的过程中,我也看到有的同学 869 考到了139 的⾼分,但是却因为偏科严重总分不⾼,这也是⼀⼤遗憾。上⼀个⽉,我⼜重新了解了中国古代语⽂教育史,中国近代语⽂教育史,脑⼦⾥关于语⽂的发展脉络终于连成了⼀条线,我会发现原来语⽂教学有这么多的名堂,原来历史上的教育名家这么先进,王森然先⽣⼀百年前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并谈到了实施,三百千千的蒙学教材⾄今都是我们超越不了的⾼度。领悟到了这些,我发现我对语⽂是真正的热爱了,我在想如果初试的时候我就达到了这个⽔平,是否⾃⼰的成绩还能有所提⾼。当然,假设终究只是假设,我想把这段感想分享给备考的你们,既然选择了语⽂,不妨我们多抽出⼀些碎⽚化时间去了解⼀下它,等你真正喜欢上某⼀个令你⼼动的⼀点之后,你会发现也许有⼀阵时间学习也不太困难了。
写在最后
最后最后,结合我本⼈的感想提出⼏点分享给⼤家。
第⼀,内卷⽆处不在。学科语⽂本身就是很卷的专业,很多同学考了⾼分,却没有学校可上,这样的现象每年都会出现,往往令⼈叹息。但是正视内卷的事实,也需要我们内⼼提前充满⾜够的勇⽓和⾃信。也许有⼀天,你会因为⽣活或学习上的困扰,突然间就想放弃。也许因为假想到⾃⼰失败的 后果,⼜突然间的想放弃。克服内卷的⽅法,就是让⾃⼰⾜够的强⼤和⾃信,就是投⼊到学习中去,去熟能⽣巧,去发现规律,这会给你带来成就感,那样你离成功也就不远啦。
第⼆,注重效率。前⾯我给⼤家提到了很多技巧的东⻄,⽐如政治和英语要提前打好基础,后期就有时间放在专业课上。⾄于政治和英语的选择题,也有很多的技巧,这⾥说不完,更多的需要学⽣⾃⼰去练习,去反思,甚⾄去把⾃⼰的想法记到试卷上。等到这些基础打牢,效率⾃然就能提⾼,提⾼效率就意味着你在学习量上⽐别⼈更快⼀步,你会有更多时间去丰富⾃⼰。
第三,找个备考的伙伴。可以选择⼀个备考其他学校的学科语⽂的研友⼀起相互监督,也可以找个学姐,这样可以互相交流问题,互相打卡,有⼼理问题了也可以偶尔吐吐槽,不管她什么时候回复你,但总算有了⼀个倾诉的对象。这不是必需,但是有了会更好。
第四,做好规划,劳逸结合。⼀周给⾃⼰安排⼀个时间休息⼀次,⽐如我暑假期间会在周五晚上买 些零⻝,跟闺蜜连线看⼀场电影,然后睡觉。前提是你给⾃⼰安排的任务都已经顺利完成。我个⼈有⼀套全年的复习规划,是根据我⾃⼰的情况制定的。有需要的⼩伙伴我也可以分享给你们做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在备考的时候,我也没想过⾃⼰可以考到第四名。在复试的过程中,我也没想过⾃⼰可以考到第⼆,所以我⼀直跟我的朋友说我感觉⾃⼰很幸运,但是她们都告诉我,是因为我努⼒了所以幸运才会额外眷顾我。希望你们也要相信⾃⼰,并投⼊⾜够的精⼒,最后⼀定可以扎根开花。
我真⼼的祝愿每⼀个⽴志成为语⽂⽼师的⼈都能秉持初⼼,继续热爱,并有所收获,加油各位同⾏,祝你们顺利!
转自:“学科语文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