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简介
冯文敬,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领域:语用学、外语教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质量工程教育教学项目1项、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完成安徽省领军人才项目1项、蚌埠市社科规划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
1. 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课题名称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下警察调解话语中的语用身份及话语建构研究”,于2018年立项,目前正准备结项工作。本研究运用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包括交往行为理论、言语交际模型和理想话语情景理论),结合身份话语实践框架和语言顺应论,以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为辅助方法,以中国民警调解现场口头互动的录音转写为语料,分析警察调解话语互动中的民警语用身份动态建构过程,并分析话语权力等语境因素对民警语用身份和话语策略选择的影响,据此对警察调解话语提出相应建议。
2. 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课题的选题立足于本人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积极照应国家关切和时代要求。该课题的研究主题是警察治安调解话语中的身份建构问题,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调解”制度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该课题在国内外期刊上共产出成果论文6篇,其学术贡献如下:
理论上:1)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语用身份的有效性”概念,并分析了身份建构的有效性基础;2)相对于身份建构的概念,提出“身份解构”的概念,并分析了警察调解话语语境中身份解构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话语实现过程;3)分析了警察调解话语中的身份否定这一“不礼貌”现象的积极人际效果,为不礼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实践上,本研究揭示出警察调解话语互动中民警的语用身份和话语建构过程、语用身份冲突及化解策略,就引起冲突的话语权力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1)有助于警察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更有利于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和社会的和谐;2)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可为同类机构话语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
方法论上,本研究所运用的民族志方法可被用于其他机构语境下的话语研究。此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多样的一手语料,包括自然对话录音、问卷、访谈和田野笔记等。本研究所建的中国警察调解话语语料库,可为将来的身份工作和警察调解话语研究提供多样的语料支持和方法论参考。
3. 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该课题的主要研究问题包括:警察治安调解话语中民警为了满足交际需要建构了哪些类型的身份?这些身份是如何通过语言选择建构的?民警所建构的不同身份之间是否会存在冲突?如果存在,民警如何通过特定的话语策略来消解相关身份冲突?权力等语境因素是如何影响到民警调解话语中的身份建构过程的?简言之,该课题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中国警察在治安调解话语中所建构的身份类型、语言选择和此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性,以及中国警察在此过程中对语境的顺应。
4. 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选题指南来进行选题?
要密切关注历年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的课题指南,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学术兴趣,合理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研究领域内思考选题;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术前沿热点和国家关切,要做对国家和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
5. 如何判断某一个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可否举例说明?
很多学者也提到过,判断课题的价值很难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就我个人而言,大概可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1)是否对国家和社会目前的建设和发展有用?2)是否对本学科和研究领域有用?能否对已有研究提供新的知识或认识?3)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如何克服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比如本人上面提到的教育部项目,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难度都很大:一方面,语用理论、身份理论与社会行为理论中关于言语交际和身份建构的微观性和宏观性要有机结合,以提炼话语交际的宏观模式和微观结构;言语交际的社会行为视角研究层次多,需发掘民警调解话语背后的话语权力、社会行为及交际动因、礼貌规范等社会宏观层次内容。另一方面,收集的语料要合理把握其广度、量及代表性,比如在选择警察纠纷调解案例时,需仔细斟酌地点范围、纠纷性质、当事人背景、文化素质等个人因素;语料分类复杂,需要制定分类原则,按纠纷性质和调解对象进行分类整理,语料转写要仔细研读相关机构话语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严格按转写规则和规范标注方法进行转写。
6. 交叉学科应该怎样申报?
很多学者都提到过,交叉学科的申报确实难度更大,课题指南上也提到过要“就近申报”,我想每一个研究者或申报者都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可能会有交叉学科的视角或方法借鉴。所以还是要首先充分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对自己所选课题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其次,在全面了解本领域的最新成果基础上,对其可借鉴的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有足够的了解,厘清二者关系,申报论证才能主题重点突出、论证充分,切忌本末倒置。
转自:“外语学术科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