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专场哦!
阅读索引
招生人数
申请考核要求
复试考核
博导信息
招生人数
2021年:23人
2022年:25人
2023年:26人
申请考核要求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一份(从博士报名网站上下载打印)。注意:请在此表第一页右上角书写个人手机号码和常用电子邮箱。
2.硕士生课程成绩单原件一份(复印件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
3.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正反面复印)。
4.提交学术成果代表作1篇(仅需提供1篇代表作复印件完整版本,并在复印件上标注“代表作”字样并本人签名,请勿多提交),另须填写科研成果清单。科研成果清单见附件,请使用word版本,清单上本人须签名,科研成果清单填写最多不超过3项(包括代表作,代表作之外的成果请提供首页复印件)并须确保真实,科研成果清单备注栏中标注“代表作”和成果级别,如有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或其他可以证明考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材料,请最多提供2项。
5.已获硕士学位申请者须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6.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扫描件一份,考试时提供原件。
8.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请注明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以及学制),考试时提供原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的《应届毕业硕士生证明》原件(请注明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以及学制)。
9.在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硕士或博士《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正在国(境)外就读的考生,须提供国(境)外就读高校的成绩证明复印件。
10.申请学科或相近学科的两名正高职称专家推荐信(模板参见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南京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可以打印,但落款必须是专家的亲笔签名)。
复试考核
考试形式:
1.笔试(满分150分):
(1)形式:闭卷考试。
(2)时间:2个小时
(3)涉及科目:传播理论与方法(传播学学硕)、新闻与传播业务综合(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4)笔试及格线:90分。笔试成绩低于9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将不予录取。
2.面试(满分150分):
(1)形式:口试
(2)内容和要求:复试小组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3)面试成绩为综合素质测试平均成绩(满分100分)与英语口语测试成绩(满分50分)之和,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考核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
(4)面试及格线为90分。面试成绩低于9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将不予录取。
拟录取办法:
1.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2.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
3.排名方法:考生最终成绩为总成绩,即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分专业根据总成绩重新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如出现同分情况,按照复试成绩排序,如果复试成绩同分,按照复试成绩中的面试成绩排序。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以及复试不合格者(笔试成绩低于90分,面试成绩低于90分者)一律不予录取。
博导信息
杜骏飞 教授
联系方式:dujunfei # vip.sina.com
研究方向:互联网传播、新闻理论、传播与中国问题
科研项目:
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实践与范式研究”(20AZD062)
近期论文:
1.瓦力悖论:AI危机与仿人机器人
2.ChatGPT:跨生命交往何以可能?
3.何以为人?——AI兴起与数字化人类
4.“未托邦”:元宇宙与Web3的思想笔记
5.公正传播论(2):交往社会的来临
郑欣 教授
联系方式:zhengxin@nju.edu.cn
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学、青年文化、应用传播研究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智能手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20BXW126)
近期论文:
1.可沟通田野:质性研究方法中的入场与在场——基于一个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的实践考察
2.社交茧房:智能手机与留守儿童社会交往研究
3.走出内眷化:基于学科影响、边界与范式的反思和探索——以农民工议题的传播学研究为例
丁和根 教授
联系方式:dinghegen # nju.edu.cn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媒介经济与管理、传播符号学
科研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运营路径研究”(19WTD004)
近期论文:
1.非常态困境中的“新华现象”密码解析
2.媒体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角色与维度
胡翼青 教授
联系方式:newsfox # nju.edu.cn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媒介社会学
近期论文:
1.媒介生态学的进路:概念辨析、价值重估与范式重构
2.人是媒介的延伸
3.作为媒介性的生成性:作为世界的媒介
4.发现界面:审视媒介的新路径
5.论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拓展:基于属概念界定的视角
陈堂发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法治、新闻伦理、传媒与公共政策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
近期论文:
1.新闻透明性:内涵、逻辑与价值反思
2.“流动”的记者:原生新闻专业主义的修正——基于自媒体的新闻实践
张红军 教授
联系方式:zhjnju#126.com ;zhjnju#nju.edu.cn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影视艺术、广播电视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20AXW005)
近期论文:
1.加速与离散:数字时代的广播生态考察——基于时间的视角
2.“故事世界”构想下的电视剧生产和跨媒体转型
3.主流专题片融媒体传播的策略与路径——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例
4.国际传播能力跨媒介提升的三重维度
卜宇 教授
联系方式:buyuxwcbxy # 126.com
研究方向:主流媒体发展策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科研项目:
1.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区域性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2.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互联网生态下融合传播的博弈与趋势”(GD2042)
近期论文:
1.融合传播 力求实效 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十问:媒体融合传播的实践策略
3.主题性文化内容产品的缺失与再造
周凯 教授
联系方式:ectook@126.com
研究方向:文旅产业与影视传媒、创意科技与文化艺术、产业经济与规划设计、资本市场与品牌广告
科研项目:
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艺术精神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传承发展研究”(16JZDH030)
2.国家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昆曲协同创新保护传承模式研究”(16BGL215)
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率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22ZDA004)
近期论文:
1.仪式观视阈下非遗旅游文化传播的功能与路径
2.数字文化消费中的沉浸式传播研究——以数字化博物馆为例
3.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文化数字化共生产业体系研究
赵曙光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经济与社会治理、计算传播与数据挖掘
科研项目: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基地专项课题“传统媒体融合传播效果大数据评估研究”(16JJD002)
近期论文:
1.数字传播治理与新闻媒体的责任
2.开放性、多样性与独立性:传播学跨学科属性的世纪嬗变——基于1928-2018年的SSCI文献计量分析
周海燕 教授
联系方式:zhouhaiyan@nju.edu.cn
研究方向:大众媒体与集体记忆研究、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民族认同感的两岸媒体抗日集体记忆话语研究”(16BXW007)
近期论文:
1.“新闻真实”在中国的意义旅行
2.作为媒介的记忆,与作为记忆的媒介
3.个体经验如何进入“大写的历史”:口述史研究的效度及其分析框架
4.非虚构:彰显主体性的真实
夏倩芳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社会学、新闻理论、媒介规制
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16JJD860003)
近期论文:
1.网络圈子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吗?——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分析
2.中国网民的新闻消费习惯与信息茧房状况——不同教育人群的素描和比较
朱丽丽 教授
联系方式:zhulili@nju.edu.cn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研究、青年亚文化研究、粉丝文化研究、影视研究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大数据预警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20&ZD012)
2.国家社科科研项目“基于社交网络的青年群体日常社会—文化实践研究”(14BXW043)
近期论文:
1.“弹性”的毛细管作用:中国粉丝权力网络的博弈与变迁
2.界面历史主义:历史剧粉丝的养成与驯化
3.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潘祥辉 教授
联系方式: willingpom@126.com
研究方向:媒介制度分析、跨文化比较传播研究、传播考古学、政治传播学
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传播学视角下儒家经典的‘经典化’过程研究”(21BXW095)
2.教育部2020年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旌表门闾:中国古代的国家奖励与社会教化研究”(20YJA860008)
近期论文:
1.开栏语 为人类大传播研究传递中国薪火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恋土情结”及其扬弃
3.中国共产党报刊命名中的符号景观考察(1919—1949)
4.使于四方:先秦“行人”的媒介属性及传播功能
王辰瑶 教授
联系方式:xiaoyaojinwcy129#163.com
研究方向:新闻基础理论、新闻话语与叙事、媒介与社会
科研项目:
1.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体新闻生态系统创新研究”(20XWA001)
2.南京大学文科卓越中长期研究专项“中国新闻业创新研究”
近期论文:
1.新闻创新的行动主义立场
2.讲好故事:新闻形式的有限创新
3.真而有信:新闻真实的关系实践与数字时代的公众信任
4.双重挑战下的都市新闻业:“媒介化风险”与“消逝的地方”
5.站在新起点上的新闻创新研究
封钰 教授
联系方式:fy969@163.com
研究方向:中国艺术传播理论、佛教艺术、广告设计、景观设计、雕塑设计、公共艺术、多媒体艺术研究
科研项目:
1.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省艺术家数据库”(18ZD011)
2.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美术学科史研究”(20JHQ035)
近期论文:
现代媒介与传统艺术创新
李晓愚 教授
联系方式:lina@nju.edu.cn
研究方向:图像研究、策略传播、艺术史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海外藏中国古版画的整理与研究”(19VJX171);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011014370118)
近期论文:
1.新媒介环境下的跨文化传播——以讲述“美丽江苏”故事为例
2.合璧:论诗书画形式的独特媒介性
3.图像如何“为史”——《无双谱》中图画再现与图饰评点
孙信茹 教授
联系方式:邮箱:sunxinru@nju.edu.cn / sunxinru1976@163.com
研究方向:媒介人类学、互联网人类学、传播与社会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的在地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BXW035)
近期论文:
1.人的叙事:互联网人类学的书写与方法阐释
2.理解虚拟物:互联网人类学研究的新视野
3.复杂社会中的新探索:中国互联网人类学的10年研究与发展
4.做新闻”与“做文化”:嵌入地方的民语媒体人职业实践研究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