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文经济学堂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访谈录
丹尼·罗德里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
本文节选自“Economics Rules - Why Economists do it with Models | Q&A with Dani Rodrik”,由EconReporter授权翻译。
经济学好实用:如果没有被误读的话——为什么经济学家要用模型
问:EconReporter
丹:丹尼·罗德里克
问:我喜欢你的书《经济学好实用》(直译为《经济学规则》)。请问你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书?你的动机是什么?
丹:我不是一个方法学家,并且我只有零散的科学哲学知识。然而,我觉得有必要向非经济学家解释如何做好经济学工作,以及,自相矛盾地,向经济学家做出解释。
我有两类受众,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我希望向非经济学家呈现一幅经济学图景,以便他们能够克服对“经济学是什么”的一些常见误解。但我也希望能触及经济学家,让他们相信经济学进步的方式和做“好经济学”的方式实际上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实际的实践与他们关于“什么才是科学经济学”的表面上的哲学是不同的。
因此,我想向经济学家解释,他们无法在跨学科的环境中表达自己观点的部分原因是,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方法论”有着错误的看法。
问:在我看来,你在书中最重要的见解之一是如何区分“模型”与“理论”。你能简单地告诉我们的读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吗?
丹:模型是经济学的基石,我认为它们在构建理论中至关重要。我试图在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避开“理论”这一概念而谈论模型。然后,我在有一章特别谈论了什么是理论。在经济学中,我们至少在三种不同的含义上使用“理论”一词,它们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模型有关。但我认为它们是不同的。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运作、市场经济如何运作,或解释价值和分配、解释商业周期的“宏大理论”,在我来看,通常并不成功。
我们更擅长的是有条件的解释(conditional explanations)。这就是模型——对X、Y或Z对相关变量的影响进行因果解释。这些通常是更有条件的和特定背景下的解释性理论。
在一个中间领域中我们也应用了“理论”一词,那就是当我们试图在事后解释一些事情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欧元区不稳定?为什么世界上的不平等加剧了?这些“理论”实际上是结合我们已有的不同模型来解释给定历史时期或给定世界地区的结果的一些方式。
因此,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宏大理论,即普遍和永恒的理论;具体的、条件性的因果解释;以及对一些特定历史事件的解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23年6月
关于宏观经济学和“一个真正的模型”
问:你在书中提到,根据上述定义,即使是凯恩斯的通论也不是一个宏大理论。请问,鉴于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属性,您是否认为经济学不适合以产生宏大理论为目标?
丹:我的确认为,试图提出一个“通论”,比如说,关于商业周期或就业的理论,不仅仅是一个愚蠢的差事——因为它不可行,同时也会让我们误入歧途。因为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不是在考虑各种可能适用于不同时间的模型,而是往往专注于某个在一段时间内表现良好的模型;然后,当潜在现实的性质发生变化而我们需要将重点转向另一个模型时,我们就会措手不及。
在某些方面,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当我们在供应侧受到一系列冲击时,我们放弃了凯恩斯模型,凯恩斯模型似乎没有很好地解释通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原因。我们构建了对预期及其形成更加谨慎的新模型,这些模型在某些维度上超越了凯恩斯模型;但在其他维度上这也是一种倒退,因为这些模型降低了动物精神、投资者心理、多重均衡及需求侧的作用。
接着,当我们发现自己身处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时,我们经历了需求导致的衰退和失业。当时我们所有的模型都是新古典主义的类型,而它们并不是特别有帮助。
我仍然看到宏观经济学家发展“一个真正的模型”的这种趋势。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宏观经济学没有帮助的思考方式。
我们需要所有花里胡哨的跨时期模型,而这些模型在某类政策分析中将极其重要。而在一些其他类型的应用中,IS-LM也同样可以发挥作用。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模型,而不是试图想出“一个模型”——一个宏大的统一模型。根据背景和冲击的性质,以及哪种因果机制似乎更重要,我们试图更好地弄清楚如何从一个模型切换到下一个。
问:你在书中提到了诊断方法。你是否同意,在宏观经济学以外的领域,经济学家更接受包含一套模型的“诊断方法”,而不是追求“一个真正的模型”?
丹:我认为在这个专业的一些领域中,寻找“一个模型”的倾向相对不那么强烈。
一般来说,一个领域越是用了更明晰的实证和更明晰的微观经济学,它对万能模型的渴望就越弱。特别是在劳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模型应用的制度细节非常重要,随机化或明确化模型的实证工具也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在劳动力和发展领域,我认为人们更愿意接受模型的多样化,而不是寻找单一模型。我认为这是一个程度的而不是种类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最新的模型就是最适用的。然而,宏观经济学可能仍然是我看到的,对寻找“什么是正确模型”的渴望最明显的领域。
也许这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宏观经济学让我们失望了。最新一代的宏观经济学思维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应对危机几乎没有什么可说的。我认为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更强的危机感,即宏观在一段时间的自我庆贺后失败了。
就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宏观经济学一直处于非常自喜的情绪中。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商业周期已经被征服了;他们认为他们了解商业周期的基础知识,并对应该如何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等等。因此,也许,在宏观经济学中,这种失望是最大的。
我认为这种反应是错误的。问题不在于新古典主义模型和所有动态优化的框架完无价值。只是我们应用了错误的模型。我们应该远离卢卡斯和萨金特,回到凯恩斯或新凯恩斯模型,或其他一些考虑金融摩擦的模型。
我认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与一个纯粹的理论家的区别在于,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可以在不同的心理框架和不同的模型之间穿梭,并且知道他必须灵活。他所选择的框架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前关于“什么是好模型”的概念决定的。
问:与我交谈过的一些宏观经济学家会反驳你的论点,说这将造成许多特殊(ad hoc)理论。例如,在发展经济学中,使用实验可能会产生许多无法概括的特殊结果。如果有太多我们可以从中选择的特殊理论,你认为这会有什么问题?
丹:不,我认为我们缺乏的是系统地思考如何使用我们所拥有的不同模型的方法。如何区分那些可能有用的模型和那些可能没用的模型,才能在我们所拥有的模型中航行。
显然,如果我们有成千上万的模型,那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我认为经济学的技巧或艺术,就在于我们使用那些被证明为好用的模型的方式。因此,我们更多地使用那些模型,而不必丢弃那些“无用”的模型。
在这种背景下,“特殊”的概念非常具有误导性,因为在每个模型都是大量简化假设的混合体这一意义上,每个模型都是特殊的。什么是更特殊的?假设一个无限存活的个体?或者假设一种个体消费他收入的固定一部分的消费函数?我可以想出第一个假设比第二个假设更不合理的情况。当你在思考未来政策变化的动态问题时,我们可能想使用一个有前瞻性个体的模型;在某些情况下,假设一个具有非常长远视野的代表性个体可能不是一个糟糕的近似。这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假设。
然而,在其他情况下,当你有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并且他们可以触及非常不同的金融市场和消费可能性时,市场的分布就很重要,消费者的异质性也很重要,我认为之前那个代表性个体的假设就可能会产生误导。
因此,我永远不会说一个模型是正确的而另一个是特殊的。我认为这不过是误导性的术语。
经济学中的多元主义
问:让我们来谈谈经济学中的多元化吧。你认为经济学整体足够多元吗?
丹:如果你像我这样定义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给出的定义......让我解释一下,他说:“经济学是用模型思考的科学与选择适用模型的艺术的结合体。”我们与其他社会科学家的区别即在于,我们通过构建模型来工作,我们用模型来思考。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式。
这种定义带有很强的多元主义色彩,即人们可以自由地得出任何政策结论,前提是他们遵循经济学的方法论规则——用模型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是多元的。
在接受对方法论的攻击这一意义上,经济学没有什么多元化。如果你正在做某种“文学经济学”,也就是说,大体上以一种不用模型思考的方式工作,那么你就更难表达你的观点。针对这种经济学有一些反对意见;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方法论规则,而这就是赋予它规范的东西。这不意味着我没有从其他方法论传统的研究中受益过,但当我用那些术语学习和思考时,我发现再次回到用模型思考是有帮助的,因为这是我能够理解一些东西的方式。
举个例子,几年来,我一直对社会科学中的建构主义传统感兴趣,该传统说,许多现实世界中被我们视为“事实”的东西,实际上是“社会建构”——我们自己想象力的产物。因为我们相信它们并想象它们,所以它们才变成事实。
关于刚刚我向你描述的那种方式,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会说:“这不是我所做的。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我认为,通过增添构建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提升我们看待经济政策、发展、全球化等事物的方式。
因此,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经济学中对建构主义进行建模。我这样做不是为了显得像个经济学家。我这样做是因为它实际上有助于我的思考。此外,一个好处是,我说服了自己——实际上,经济学家所构建的利益明确的理性选择世界,与利益由社会构建的建构主义世界之间,没有巨大的差距。我希望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也可以这样想。
事实上,你可以思考一下这两个有很多截然相反之处的世界,如果你写出一个让建构主义起一些作用的合适模型的话。因为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兴趣和世界的运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在投资、广告或说服方面所做选择的结果,所以这两个世界可以相遇。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丰富我们对社会世界的理解。
我认为经济学可以变得多元化的方式是当我们从其他领域获得一些基本见解时,然后我们开始思考,“如果我开始对此进行建模的话,这将会如何作用”。我认为这就是经济学的强项,它迫使你对自己的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是因果关系作用的渠道,以及你如何从特定的假设转向一个特定的结果,都要有非常非常清晰的认识。
导言 经济学理论的利用与误用 01
第一章 模型的用途 07
模型的多样性 09
作为寓言的模型 14
作为实验的模型 17
不符合现实的假设 20
数学与模型 24
简单还是复杂 30
简单性、实用性和真实性 35
第二章 经济学建模科学 37
澄清假说 38
当直觉误导我们的时候 46
经济科学的进步方式:不同时候用不同的模型 52
模型与经验模型 59
模型、权威与等级 62
错误与“连错都不算” 66
第三章 如何选择模型 69
对增长战略的诊断 72
模型选择的一般原理 78
验证关键假设 78
验证机制 82
验证直接含意 83
验证附带含意 90
再论外部有效性 92
第四章 模型与理论 95
价值与价值分配理论 98
商业周期和失业理论 105
作为解释具体事件的理论 114
理论其实只是模型 119
第五章 当经济学家犯错时 121
忽略之错:2008年金融危机 125
执着之错:华盛顿共识 131
经济学的心理学和社会学 137
权力与责任 142
第六章 经济学及其批评 145
重新思考常见的批评 146
价值观问题 152
欠缺多样性 161
雄心与谦逊 170
跋 二十诫 175
经济学家十诫 175
非经济学家十诫 176
转自:“经管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