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 | 柳暗花明,轻舟翻山——坚持不懈的科研之旅
2023/7/27 10:29:06 阅读:74 发布者:
分享人简介
孙海燕,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短语学视阈下句法和语义的界面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搭配认知模式研究”、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等项目。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英语名词搭配发展特征研究》,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我于201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短语学视阈下句法和语义的界面研究”,在此之前我曾多次申报国家社科项目,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申请成功。我博士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是语料库语言学,读博期间对基于语料库的搭配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书期间致力于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搭配行为。博士毕业后我继续进行深度挖掘,于2012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搭配认知模式研究”。在申报2013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我根据以下研究经验进行了选题申报。
首先,选题力求新颖,适度结合指南。在2013年前后,短语学研究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此外,在2013年国家社科申请指南中,语言学学科选题条目包括“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关系研究”。我综合考虑了这两个因素,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在选题中包含了短语学和界面相关的研究内容。该项研究的重点是利用语料库数据来分析短语单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在选题前后,我阅读了大量学术文献,尤其是比较新的期刊论文,了解了学术界关注的前沿话题,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坚持研究兴趣,前期成果丰富。我从事科研多年来一直对学习者的搭配使用特征深感兴趣,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也都围绕该主题。我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学习了语料库软件的操作,并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当时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想法,往一些高级别的核心期刊尝试投稿,并成功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刊物上发表论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我对语料库软件的操作、搭配的提取和相关统计工具的应用都比较熟悉,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能够得心应手。此外,无论是撰写论文还是申请书,都要注意表达符合逻辑,论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
第三,扩大研究范围,强化研究价值。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在坚持原有研究兴趣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扩大研究范围。我在申请教育部课题时主要关注学习者搭配的认知模式研究,在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扩大了研究范围,研究内容涵盖了短语学以及相关概念,包括搭配、语义韵、配价语法等研究内容,较为综合深入地分析了学习者英语短语学特征,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可以为二语习得研究和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在理论上,该课题为句法和语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学习者语言产出的短语特征在外语教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句法语义界面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计算机语言处理提供丰富的资源。该项目已经顺利结项,下一阶段的任务是继续夯实自己的学术积淀,选取新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选题。
总之,学术研究要坚持不懈,“咬定青山不放松”;要不怕吃苦,“衣带渐宽终不悔”;前行的路上也许会有迷茫,但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自:“外语学术科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