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
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
(欧洲文明译丛)
〔美〕乔治·C. 霍曼斯 著
王超华 译
ISBN:978-7-100-21768-2
【内容简介】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因“社会交换理论”闻名于世,本书是他构建理论框架的奠基之作。在书中,霍曼斯根据丰富的庄园租役簿、管理账册、法庭案卷、文学作品等原始资料,通过土地、家庭、庄园和节日四个专题,详细考察了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环境、个体意识与群体行为、身份类型与依附关系,并特别关注了家庭结构、婚姻模式、继承制度以及节庆习俗等问题。霍曼斯做出的若干判断至今仍不过时,为前工业时代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也使他成为该领域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作者简介】
乔治·C.霍曼斯(George C. Homans,1910—1989),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理论”的创立者。代表作有《帕累托社会学导论》(与查理·柯蒂斯合著)、《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人类群体》、《社会行为的初级形式》、《社会科学的性质》等。
【译者简介】
王超华,男,山东滕州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中世纪史,著有《中世纪英格兰工资问题研究》及学术论文多篇。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与 “社会交换理论”的构建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George C. Homans, 1910—1989)因“社会交换理论”(theory of social exchange) 闻名于世。
现在一般认为,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来源于三个方面: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理论、功能主义人类学理论、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如果说,转向古典经济学的交换理论是来自对时代形势的思考(大萧条破坏了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的信仰),那么对功能主义人类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认识则是直接来自哈佛大学师友的熏陶。
进入大学之后,霍曼斯在导师伯纳德·德沃托(Bernard DeVoto)的影响下对社会学产生兴趣。德沃托督促他阅读意大利社会学家韦尔夫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社会学通论》(Traité de sociologie générale),并将他推荐给自己的导师生物哲学家劳伦斯·亨德森,为其进入社会学殿堂奠定了基础。正是在亨德森的指导下,霍曼斯学会了要在研究中进行“第一近似”(a first approximation)的描述和建立“概念框架”(conceptual scheme)。后来,霍曼斯与家族好友查尔斯·柯蒂斯(Charles P. Curtis)将帕累托的主要理论进行简化和梳理,最终成果于1934年出版,名为《帕累托社会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areto: His Sociology)。这是英语学界关于帕累托社会学的首本重要著作。帕累托的社会学理论中起码有两个方面的观念对霍曼斯产生了影响:第一,社会系统论,主张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强调各种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并认为如果一种制度发生改变,所有其他制度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第二,重视人的非理性行为,认为要构建社会学理论,必须思考人的非逻辑行为,即无意识、无目的的行为。受此影响,霍曼斯关心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依赖”,更关心人们做出非逻辑行为的原因。为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霍曼斯放弃了以“脆弱”(或敏感)的20世纪为样本,转而研究相对稳定的13世纪。因为在他看来,13世纪不仅具备验证理论需要的各种“事实”,而且还是“现存文献足以为我们提供完整的社会秩序图景的第一个时代”。这就是霍曼斯进行中世纪英格兰乡村史研究的初衷,而上述两种理念都将在他的历史论著中有很好的体现。同时,在帕累托理论的影响下,霍曼斯认识到,如果想要建立关于社会的科学命题,应该首先研究初级单位,即作为组成单元的小群体,以及将人们约束为一个群体的途径。这种认识成为他要进行的小群体(如村民)研究的理论起点。
除了德沃托和亨德森之外,在哈佛大学从事工人心理研究的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是又一位对霍曼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者。在梅奥的建议下,霍曼斯广泛阅读了功能主义人类学的著作,包括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安达曼岛人》(The Andaman Islanders,1922)、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1922)等。这种阅读让霍曼斯认识了人类合作如何由既定仪式维持的社会图景,进一步使他坚信交换是所有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大学毕业后不久,得益于此前对帕累托的研究,霍曼斯有幸在哈佛大学研究员协会(Society of Fellows,成立于1933年)获得一个职位。他利用该协会的初级研究员(Junior Fellow)身份,不仅可以自由地进行多学科的独立研究,还结识了大量学术上的朋友,其中堪称人中龙凤者便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1934—1936年间,霍曼斯与斯金纳曾有颇多交往。“二战”结束后,二人同在哈佛大学任职,成为同事。斯金纳延续了由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开创的根据动物行为研究来把握和检验人类行为的传统,在对鸽子和老鼠的实验中,他发现动物的行为是一种趋向报酬的“刺激反应”行为。在他看来,与自己所观察的动物们一样,人也是寻求报酬的有机体,总在寻求选择获得报酬最大、惩罚最少的目标,因此,“刺激反应”行为方式理应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方式。霍曼斯深受上述刺激反应模式和强化原则(principle of reinforcement)影响,并在与斯金纳进行过多次交流后成为一名忠实的“斯金纳主义者”。在他看来,当应用于合适的给定条件时,斯金纳的理论不仅可以解释学习过程,还可以解释人在学习之后的行为的特征。霍曼斯对斯金纳的理论如此推崇,以至于后来通过反复阅读斯金纳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1938)、《科学和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他开始确信,自己的交换理论可以比功能主义更好地解释初级形式的社会行为。
几年的思考和研究让霍曼斯的理论开始成型。他首先将其实践于历史研究中,并于1941年出版《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以下简称《村民》)。这是霍曼斯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历史学著作,同时还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村民》一书对霍曼斯此后的社会学理论构建起着铺垫作用。该书没有涉及多少理论,只是以适当的顺序考察了“有趣的”事实,这样,在后来出版的作品中,霍曼斯就可以超越事实,专心为建立一套可以解释群体组织和内聚方式的命题而努力。
从霍曼斯的学术经历来看,他的历史研究与其社会学研究息息相关。在霍曼斯眼中,历史学关注的是制度类型及其时间发展线索,社会学关注的是当代制度及其相互联系,两门学科有着明显的互补性,他无法相信,“二者是天然的敌人”。同时,他认为,只有社会学和历史学得到融合,才能使一种系统的科学的历史学成为可能。这样,霍曼斯将社会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成为应有之义,也成为他的历史研究的最大特色。反过来,深入的历史研究又在他的社会学理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历史研究为霍曼斯的社会学理论提供了事实依据。如前所述,寻找“事实”是霍曼斯投身于中世纪英格兰乡村史研究的初衷之一,他曾说,“任何理论,如果不是直接出于它试图理顺的、为人长期且直观熟知的繁杂事实的话,就不可能持久”,同时,“当社会学家自己已经开始处理事实之时,他们才能够理解其他科学此前遇到的困难。只有那时,他们才能够将在更发达的科学中已经发展出来的一些逻辑方法应用于他们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在13世纪的英格兰乡村,霍曼斯发现了大量“事实”,包括村民群体的情感表达和习惯行为模式、各式制度相互联系构成的内在系统、领主和村民之间的公平交换关系等,都成为此后他构建自己理论体系的证据来源。
其次,霍曼斯在历史研究中初步提出了自己在社会学上的理论构想。例如,在《村民》一书的最后一章(“社会剖析”)中,霍曼斯首次使用了“概念框架”,考察了习惯性社会行为中互相依赖的互动、情感和功能等三要素及其角色。在这个框架中,三要素两两依存、互相适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并实现乡村社会的正常运转。在此之后,他将“概念框架”正式运用到社会组织的研究之中, 最终促成了《人类群体》(The Human Group, 1950)的面世。再如,霍曼斯的社会学理论更多关注个体的行为,在对中世纪英格兰乡村社会组织的研究中,每当有变化发生之时,他总是注意人(村民)的行为,而不是组织、制度或社会,因为在他看来,正是个人的集体社会行为(村民群体行为)创造了制度,因此制度也应由人的行为特征来解释。而当时的其他社会学家(包括斯金纳)没有注意到制度包含了人及其行为,也没有注意到制度并不能决定人的社会行为。
最后,历史研究为霍曼斯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动态维度”(dynamic dimension)。这是由历史研究以时间序列展开的特点决定的,它无疑可以增加社会学研究的纵深度和层次感。历史研究让霍曼斯对自己的理论更有信心,因此他督促其他社会学家也多学一些历史,并使用历史方法,只是当时的社会学家并不愿意做这种辛苦的工作。在霍曼斯生命的晚期,上述局面最终得到改观。
历史研究不仅推动了霍曼斯在社会学理论方面的发展,也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在海军服役五年之后(1946年),霍曼斯重回哈佛大学,进入新成立的社会关系学院,并因在《村民》一书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和对社会学理论的推动而当选教授。在此基础上,霍曼斯先后出版《人类群体》、《社会行为的初级形式》(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 1961)、《社会科学的性质》(The Nature of Social Science,1967)等著述, 使自己得以跻身于当世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的行列。霍曼斯的理论影响广泛。他的著作是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系学生的必读书目。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学者,其中包括理查德·埃莫森(Richard M. Emerson)、皮特·布劳(Peter M. Blau)和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 Coleman)等,还成为今天流行的诸如理性选择、分配正义和网络交换等若干社会理论的思想源头。
——摘自《十三世纪英格兰村民》“译者序”,注释从略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