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10.7-协和等揭示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靶向PCNA促进再生改善NAFLD
2023/7/21 8:40:43 阅读:110 发布者:
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孙晓波教授团队于2023.2.16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online的研究论文“Bavachinin protects the liver in NAFLD by promoting regeneration via targeting PCNA”,本文发现补骨脂中活性化合物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能够靶向PCNA促进肝再生,保护高脂肪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肝病,目前尚无获批用于治疗NAFLD的药物。补骨脂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温肾助阳、平喘止泻等功效,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BVC)是一种从补骨脂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活性成分,在体外和体内均有促进肝脏再生的作用,目前已被证明对NAFLD具有保肝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与DNA聚合酶δ (Pol δ)或p21相互作用调节DNA合成。PCNA与Pol δ结合可以促进DNA的合成,PCNA与 p21相互作用会干扰Pol δ功能,因此PCNA一直被用作增殖或再生标志物。因此,作者基于CC-ABPP技术设计合成了BVC的小分子探针,并对BVC的靶标进行钩钓,结果表明BVC通过靶向PCNA促进肝脏再生来改善NAFLD。
为了研究BVC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NAFLD的缓解效果,作者用高脂肪饮食HFD喂养仓鼠2周确保仓鼠患上高脂血症,然后每天以50和100 mg/kg/天的剂量对HFD诱导的NAFLD仓鼠口服BVC,以ATO为阳性对照,发现不同剂量的BVC能降低仓鼠体重、肝脏系数、血脂水平和LDL水平(图1),减轻HFD引起的肝损伤(图2)。
同时,为了确定BVC可减轻NAFLD巨噬细胞的炎症,作者检测了巨噬细胞分泌的IL-6和TNF-a的水平,结果表明,饲喂高脂饲料可提高IL-6和TNF-a基因的表达,而50和100 mg/ kg BVC均可降低其表达(图3)。表明BVC治疗可以减轻NAFLD的炎症。
为了识别BVC的目标,作者合成了BVC探针(XQ),结构如图(图4A),确保它们具有相似的抗脂毒作用,然后将XQ与HepG2细胞蛋白裂解液孵育,进行点击化学反应。结合到XQ的蛋白质被链亲和素珠从蛋白质裂解液中捕获(图4B),然后洗脱下来电泳发现在XQ泳道中35和45 kDa之间有2个明显的条带(图4C),可能是BVC的靶蛋白,于是将这些蛋白分离、酶解,然后进行LC-MS/MS鉴定。比对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36 kDa)得分较高,该蛋白与肝脏再生密切相关,因此,推测PCNA是BVC抗NAFLD的靶点。
随后,作者进行了各种验证实验来验证BVC与PCNA之间的相互作用。先是做了CETSA、DARTS和SPR实验来评估药物与靶蛋白的结合(图5),这些结果均表明BVC与PCNA直接结合,并确定了BVC的增殖作用在8 h内开始,培养16 h后,细胞的生长速度趋于减慢。
为了预测BVC与PCNA的结合位点和模式,作者利用AutoDockTools (ADT)软件构建BVC-PCNA复合物模型(图6A),计算了BVC与不同结合位点的结合能,发现BVC更适合Pol δ和p21结合的口袋处,所构建的模型预测BVC与PCNA的ASP-10有接触。接下来,作者进行Co-IP实验,探讨不同浓度的BVC对Pol δ或p21与PCNA结合的影响,发现BVC可显著增强PCNA与Pol δ的结合,抑制p21与PCNA的结合(图6B)。
作者通过研究结果表明,BVC除了具有降脂作用外,还与PCNA的口袋结合,可以促进PCNA与Pol δ的相互作用,同时竞争性地抑制p21与PCNA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在体外的增殖。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结果相似,在NAFLD仓鼠肝再生实验中发现BVC对仓鼠肝脏再生有促进作用,保护肝细胞,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转自:“如沐风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