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信息
题 目:Does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improv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作 者:Yingtong Xiao, Yalin Xu, Meng Li, Yanan Wang, Wei Chen
期 刊: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时 间:2023.06.25
一作单位: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China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098-023-02567-3
研究背景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中国一直在努力使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更加公平、更加高效,并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问题。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碳排放国,中国宣布将增加预期国家贡献,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在2030年达到碳峰值,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产业模式的创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下称两业)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加深。两业融合已成为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对两业融合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分工的不断完善,两业融合理论上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碳排放效率:价值增值效应、成本降低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结构升级效应。理论机制如图所示。两业融合体现在规模的适应性、结构的匹配性、空间的协调性和发展潜力的匹配上。同时,基于以上四种效应构建中介模型,检验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中介机制,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
本文将中国30个省划分为7个地区:东部、南部、中部、北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分为7个行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2005-2019年30个省的平均融合度以及7个地区两业融合度如图所示。东部地区的平均融合程度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平均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制造业与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的融合程度普遍较高,而与科学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
表中基准回归(1)显示了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其估计结果明显为正。此外,表中基准回归的第(2)-(7)列显示了连续添加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加入控制变量后,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仍有显著的影响。
为了更清楚地区分两业融合和碳排放效率的高、低值是否存在空间集中,采用双变量局部自相关建立双变量局部Moran散点聚类,并将其分为四种聚类类型:H-H、L-L、H-L和L-H。结果如图所示。H-H型省份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个上升到2019年的7个,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在H-H型省份中,这两个产业的整合程度和碳效率都较高。2005年至2019年,L-L型省份数量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随着两业融合政策的逐步实施,碳排放效率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空间杜宾模型不能直接展现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效应。本文从直接、间接和整体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直接作用方面,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直接影响是积极且显著的。两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要素和市场的深度整合和共享,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水平,节约生产投入成本,从而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改善。在间接作用方面,两业融合对邻近地区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两业融合带来的信息和知识覆盖,可以大大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两业融合吸引了更多的低碳专业人员和环保产业,提高了整个地区的工业价值,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差异。因此,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分析了各地区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差异。结果如表所示。这三个区域的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直接影响都是积极且显著的,但间接影响和总影响是不同的。具体来说,两业融合的间接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并不显著,但在西部地区却积极且显著。
此外,本文还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如表所示,制造业和传统或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对碳排放效率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是积极和显著的。但是,制造业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意义更显著。
编者按
本文探讨了两业融合和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演化趋势和相关特征,利用中介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表明两业融合不仅可以推动该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改善,还可以促进周边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同时发现,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
转自:“西农RE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