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显性到隐性,从“绩效”到“成效”》
2023年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197所建设学校全部通过,其中160所获“优”,37所获“良”,“双高计划”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在新的发展节点,结合过往建设经验,专家学者在“双高计划”后期推进的重要发力点和关键点方面给出了相关指导意见。本文在学习相关意见的基础上,从专项调研服务“双高计划”终期评价的角度出发,为管理者提供参考。
经过3年建设,197家建设单位围绕十大核心任务,基本实现了“建设时间过半、经费使用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目标超额达成”的中期建设目标。中期总体任务完成率为94.72%,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中期总体任务完成率是94.59%,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期总体任务完成率是94.81%,呈现出高完成度的优异成绩。随着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高职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断凸显,如何提高建设能效成为“双高建设”后半程的核心。
从“绩效”到“成效”
“双高计划”实施初衷是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因此,对于“双高计划”后半程的评价重点要立足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目标,以“成效评价”作为终期评价的目标定位。
在评价内容上,建设单位在高质量完成“十大任务”基础上,应以专业群、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为作为终期评价的突破路径。一方面从增量的角度考察建设内容完成度,即在原有建设水平基础上产生了哪些绝对数量增量;另一方面从增效的角度考察各建设单位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所提升的效益,既要围绕现实目标的达成,还应注重潜在目标的实现,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补充效能评估,激发高职院校内部发展动力。
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例,双高校及专业群一方面可以通过师资结构、团队规模、教育教学荣誉等定量指标说明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定性评价的角度从利益相关方视角反馈本校在该建设任务方面的工作成效及增效。具体来看,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从学生及家长评价角度,可举证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此外,通过纵向与上一年对比,也可看到通过建设与发展,相关任务指标的发展趋势。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方面,“双高计划”的两大建设目标是强化“双高”院校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43条规定:“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当突出就业导向,把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引导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指出:“‘双高计划’建设要强化就业导向,关注制造业就业率、基层就业率、五险保障、起薪水平、毕业生满意度等指标”,帮助双高院校明确了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具体着力点。如图3至图5所示,通过专项调研开展获取毕业生就业数据,可用于举证“双高”建设单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成效。
此外,从增效的角度来看,在考察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到毕业生在就业几年后的工资增幅、职位晋升、技术技能发展水平等。基于毕业四到五年的毕业生开展职业发展跟踪评价,可获取到相关数据用于举证毕业生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职业发展潜能。如下图所示,毕业生毕业四年后的月收入与毕业半年后对比,涨幅达到88.86%;得到职位晋升的比例近七成,其中半数毕业生得到两次及以上晋升。从事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毕业生中有56%取得了技术员及以上职称。可见,该校培养的毕业生中长期职业竞争力强,受到社会认可,其发展具有较大优势。
聚焦内涵建设,强化诊断功能
当前,“双高”建设对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价要以诊断服务作为终期评价的核心宗旨,更大程度地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改进功能。
首先,建设单位应以人才培养和内涵发展为核心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提高评价质量成效。其次,参照第四代评估理念,建设单位应结合多元评价视角,多维评价内容,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常态化监测与周期评价相结合,全方位多视角开展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管理闭环,从而促进建设单位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文化。
以课程教学为例,在评价内容上,一方面要对“双高计划”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价,关注教学成果奖、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标志性成果物;另一方面,可以用人单位、学生、毕业生等为主体开展多维评价,从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质量等角度开展成效评价。通过与同类院校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趋势分析,及时了解各方对双高校及重点专业群建设任务的评价与反馈,达到过程监控的目的,获得改进性反馈,从而保障周期性建设目标的达成。如下图9所示,通过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对本专业核心课程对工作的重要度及满足度评价,可反馈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的合理性与授课效果。此外,通过与同类院校常模数据对比,可帮助学校找到差距与优势,获得有效反馈。如下图10所示,通过用人单位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通过与往届数据对比,可显性呈现相关工作建设与改进效果的变化趋势。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双高”建设的重要目标。“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达成关键是要激发高职学校内生动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双高计划”进入后半程,各建设单位需把握后半程评价的风向标,聚焦内涵发展,强化中期评价结果运用,为终期评价奠定基础,为新一轮遴选做好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双高计划”后半程:怎么建?怎么评?[N].中国教育报,2023年3月14日第5版.
[2]刘晓,钱鉴楠.“双高计划”中期建设绩效与评价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3(03):84-90.
[3]杨虹,龚添妙.“双高”建设实施绩效评价的逻辑解构及突破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4):86-92.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