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学和区隔新模式
摘要:
近年来,社会学对新形式的文化区隔越来越感兴趣,一些人认为,以前的“高雅文化”或“杂食文化”的优势,正被所谓的“新兴文化资本”所代替。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个术语只是在实证研究中被粗略地讨论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对四个关键主题的探讨来发展这一概念:年龄和世代在文化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视觉展示的力量,新精英文化的意义,以及方法多元主义框架下的区隔表现和机制。
作者简介:
Sam Friedma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
文献来源:
Poetics. Vol. 53 1-8
本文作者:Sam Friedman
引言:新兴文化资本
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当前很多精英阶层的人们并不仅仅沉醉于高雅文化,而是出一种“文化杂食主义”(高雅文化和平民文化都享受)的现象。这其实意味着,在当前的社会中通过文化来进行社会区隔的具体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有的研究发现在英国欣赏喜剧已经成为了精英阶层与其他阶层进行文化区隔的方式。Holt发现在观看喜剧的过程中,对那些精英阶层人士来说重要的不是关注具体的喜剧演员,而是要培养一种自身的幽默感,对于精英阶层的人来说,幽默感来自于自身所培养的对戏剧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力是稀缺的(Holt,1998)。
想要对这种改变进行分析,我们就需要创造一些新的概念。近些年来,这种对文化区隔新模式的关注引起了对“新兴文化资本”(emerging cultural capital)这一概念的讨论。本文即试图通过对三个基本分析问题和一种核心方法的讨论来推进对新兴文化资本这一概念的探索。在进入具体讨论之前,首先有必要概述一下对这一概念进行探讨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意义。首先,这一概念突出了年龄和代际划分在构建文化品味和参与方面的中心地位,这表明传统的“高雅”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其次,新兴文化资本概念指出了不同的文化区隔模式。尽管传统的文化观赏模式倾向于将观众置于较远位置,强调距离,和观赏能力,但新兴文化却强调一种观赏上的杂食主义,强调共享性。第三,新兴文化资本所暗示的是,精英文化本身正在被重塑,尤其是在较年轻的群体中。最后,在研究方法上,对精英文化的分析强调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混合应用。
一、年龄、世代和文化资本
年龄和世代对文化资本的影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对年龄影响的讨论中,较少提及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一个存在着不同年龄段的文化群体持续相互斗争的社会中,文化区隔是如何运作的?
Lizardo and Skiles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文化资本在在生成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动态变化,因为新来者必须将自己的文化偏好与长者区别开来。以美国的音乐领域为例,最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年轻人对新兴的重金属和说唱音乐的不断接受。作者将这种现象与一种更广泛的趋势联系起来,即年轻一代的特权阶层“拒绝进行拒绝”,他们似乎比老一代对音乐多样性更开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并不认为对这一发现一定可以与其他更大的整体文化宽容的论断结合在一起。相反,他们指出,这也可能表明,当前存在的一些象征性排斥文化领域可能只是“获得了更多的象征性(和实质性的)价值”,而不是完全摆脱了被排斥的地位,例如宗教音乐和乡村音乐。
我们还可以在Lizardo and Skiles的论文中看到有力的证据来表明旧音乐形式的地位正在下降,更多的当代音乐形式正在占主导地位。过去常被回避的说唱和嘻哈音乐,现在在美国年轻人中比歌剧、蓝草音乐、乡村音乐和福音音乐更受欢迎。同样,地位高的新人更有可能拒绝古典音乐和爵士乐。
二、视觉表现的力量和区隔
本文的第二个分析重点,是视觉外表在更“外向”的文化资本形式中可能起到的增强作用。我们可以从布迪厄对“物化”文化资本的讨论来思考这种转变。人、物体、文物的视觉美学,而不是所谓的“内在意义”正在变得更加重要。布迪厄指出,那些文化资本水平最高的人最有可能觉得表面上没有吸引力的照片(比如车祸)很有吸引力。但本文认为,“新兴文化资本”的情况可能并不一致。
在Kuiper的论文中,她在四个欧洲国家研究了客观品味和更广泛的身体“外观”之间的关系。Kuiper质疑了对美的相对同质的常识性概念,他发现在这四个国家的社会地位和审美品味之间都有明显的关系。她指出,在男性的身体和面孔方面,这种关系并不显著的,在那里,审美化仍然是一种“相对较新和罕见的现象”。相比之下,对女性面孔的评价是高度显著的,这可能是年轻一代享有特权的男女进行文化区隔的一个新兴领域。更具体地说,她指出,“年轻、受过教育、都市线人更喜欢‘有趣或‘原创’的美,这恰恰反映了布迪厄所说的“审美倾向’。虽然Kuipers承认这些发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她的分析提供了暗示性的证据,这表明了本文所体现的文化资本可能越来越具有传播性。特别是,新一代可能会将被灌输这样一种观点,即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美学风格转移到以前被文化社会学忽视的新兴文化领域上。
三、新精英的品味
布迪厄认为精英们是既定的继承群体,不被新的、多元的文化实践形式所吸引。最近的研究,尤其是Piketty(2014)的研究,强调了过去30年的全球经济变化和资本积累,引发了对财富精英们的巨大重构。虽然调查主要集中在这一新阶级形成的不断增长的经济资源上,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方式的区隔却知之甚少。本文认为,精英们对文化欣赏有一种更动态的取向。
例如,Ashley Mears的研究展示了高级VIP派对俱乐部中的复杂区隔模式。他发现,在VIP圈子中区隔不是通过明显的炫耀性消费来展示的,而是非常隐晦的。他们只对部分人开放进入里面的隐藏场域的权限。在这个场域中,最富有的男性通常通过展示自己经常购买和浪费的高级酒水来显示自己的财富,并且通过显示自己周围所围绕的众多女性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女性在派对中对身体资本的应用和男性并不一样,女性自身所具有的身体资本在派对中所起到的效用是短期的,可是精英男性却可以通过源源不断的女性身体资本来展示自己的地位。
新兴精英也打破了以国家或者欧洲为中心的文化品味。例如,一些人(Prieur和Savage,2013)在许多国家发现了一个“国际化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与“国际化”取向密切相关。Prieur和Savage(2013)表明,这种与社会阶级分裂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文化取向,可以在许多欧洲国家中发现,包括塞尔维亚、丹麦和芬兰。然而,巴西的案例则并不相同,研究表明,巴西的文化精英们试图构造一种白人化的,受过教育的,富裕的文化模式,并且建立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美国和欧洲伙伴之间的联系,这与上文所说的西方国家的文化变动方向正好是相反的。
四、研究方法上的多元主义
一些研究将文化资本视为现实中的客观实体,对其进行各种维度上的量化测量,但是仅仅将文化资本视为一种实体是非常短视的行为。在布迪厄(1986)的著名文章“资本的形式”中,他确实提到了“客观化文化资本”,但同时他非常明确地表示,文化资本也存在于制度化的形式,如教育凭证。体现文化资本的最重要的表现,他继续认为,是一个特定的“无私的审美性格”。这一性格的建立前提是拒绝简单,即个人自身不能从对美的理解中分离出去。因此,运用多元方法使我们充分把握文化资本客观化、制度化和具体化模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变得很重要。
虽然我们不主张放弃定量分析——我们认为这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确实认为,这种工作最好应该与定性调查一起进行。这种复合数据的优势,它不仅能够让学者研究人们消费什么文化,还允许研究他们是如何消费的,以及他们的具体文化品位。考虑到文化领域的复杂性,只有通过分析这种消费方式,才能够辨别真正的在当前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文化资本。
通过对挪威案例的深入采访,Jarness确定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品味取向——智力、奢侈、教育和实践——然后通过分析每个群体的资本概况,将这些取向定位在布迪厄的社会空间中。在描述品味取向时,他进一步解释说,以非工具性的方式享受商品的倾向与更高的资本量有关,反之亦然。Jarness作品的另一个关键维度是为了展示,那些似乎对同一文化物品有着共同品味的社会群体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欣赏风格来脱颖而出。重要的不是你喜欢的东西,而是你如何享受它。
结论
本文探讨了理解当代文化区隔的表达的新的经验途径。一些案例探索了特定文化领域的区别,如音乐和时尚,还有一些案例讨论了特殊的国家案例,如巴西,挪威和美国。当然,每一个案例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例如,在“兑现”文化资本的意义上,主导群体在这些情况下试图进行区隔不一定必然是成功的。同样,这些案例本身也不足以确定“新兴文化资本”是否可以完全被视为一种资本。要使一种文化品味或实践作为布迪厄意义上的资本,就有必要说明它具有广泛的合法性。同样,重要的是要证明它是一种可以转化为其他资本形式的资产,并与统治过程有关(Savage,Warde和Devine 2005)。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然而,我们的希望是,本文中提出的案例将成为未来研究人员的一个有用的资源。通过系统地探讨年龄、视觉美学和精英阶层的问题,每一个案例都挑战了文化社会学的现有模式,并指出需要挖掘更富有想象力的方法和分析方向,以捕捉当代的文化区隔模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Sociology理论志”
转自:“再建巴别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