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na 丨中国农业气候适宜性40年时空动态研究
2023/7/10 17:37:50 阅读:64 发布者:
论文内容
研究背景:
以全球变暖和降水异常为代表的气候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过去的40年里,全球变暖增加了1摄氏度,中国将在未来20到100年内继续遭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农业生产目前正受到非气候因素的压力,如人口增长、城市扩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以及一些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等气候压力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稳定。然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性研究却不多见。
研究内容:
本研究使用ANUSPLIN软件分析了1980年至2017年使用气象站数据和高程数据作为协变量的气候数据的空间连续差异。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中的三大作物(冬小麦、春玉米、中稻)的水热需求对适宜种植面积的影响,综合考虑了水热资源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
结果表明:中国多期土地利用的覆盖遥感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和中稻的适宜种植面积重心随气候条件而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等敏感地区的未利用地、草地、林地等其他耕地后备资源也可得到合理开发。
研究结论:
CSPAww总体上呈现出波动逐渐减小的趋势,重心北移并向西扩展。CSPAsm和CSPAmr表现出相似的演化特征,先逐渐扩大后急剧缩小,尤其是春玉米平铺重心以高达6.72km/yr的速率东移。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的敏感区,其中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是三大土地利用类型。中高纬度地区降水的增加,促进了中国大陆干旱区的增湿,加速了中高纬度冬小麦的扩展。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和人为气溶胶的排放,导致干旱地区的扩大,近10 - 20年来,CSPAsm和CSPAmr呈现出明显的东向扩展趋势。
转自:“农科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