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345——我国国际传播的目标

2023/7/4 11:41:44  阅读:87 发布者:

国际传播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就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而言,需要改变两大困境 :一是打破西方媒体形成的丑化中国的新闻框架,二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

去妖魔化,获得理解。

通过妖魔化来孤立战略敌对国是一些西方国家惯用的伎俩。西方媒体一度在“专制、集权、落后、人权状况差”等议题上反复“制造”新闻,引导国际舆论反感中国。

国际传播的首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打破西方媒体的新闻框架,积极主动、不卑不亢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实际情况,建构起新的中国话语——“中国也许不完美,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向着更好”。要通过深度和有说服力的宣传,让世界不仅看到中国,更能理解中国人民的艰辛和努力,获得广泛理解和同情。

贴近民众,表达共同利益。

国际传播的对象是国际舆论场中的普通民众,要改变民众的认识和态度就以贴近受众的方式,讲述共同利益,而不是一味的唱“独角戏”。

中国与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诉求,这些共同构成了外国受众接受中国声音的基础,也是抑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危害论”的有效途径。国际传播应展示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建设成就,让世界相信中国的发展有益于人类共同的未来。

展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日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应该把履行国际义务,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新时期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向世界传递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增强理论自信,传播中国文明。

世界各国深谙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制度之间相互竞争的态势。一些西方国家致力于向世界推销本土意识形态,以期为国内国际政治和战略合法性进行辩护。多方面的因素使中国长期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相对劣势的一方。

然而,进入 21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危机与责难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棘手,国际社会都在探索新的治世方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世纪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仅指导国家发展,更应该是新的历史机遇期对外传播的重点。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