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辛弃疾评传》(增订本)出版
2023/7/4 11:39:01 阅读:65 发布者:
后记
此书初版于199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现在有幸得中华书局青睐,出版增订本,应该就有关情况作些说明。
自现代以来,辛弃疾研究多矣。我的这本评传,作为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其写法与一般的文学家评传有些不同,那就是比较注意揭示传主的思想学术特征,就辛弃疾来说,我比较注重他的家世、心态、自幼所受到的儒家和兵家思想的教育与熏陶,以及这种教育和熏陶对他的生平行事尤其是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我也比较注重从他的文学创作中归纳、抽象其文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书出版之后,虽然我的研究重点已有所转移,但辛弃疾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仍不时在脑海中盘桓。比如,关于辛弃疾的心态变化与其词作的关系,我曾撰写过《论辛弃疾南归前期的词的创作》一文(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认为辛弃疾的词风是有前后变化的。即如他南归前期,因常处于一种忧谗畏讥的心态中,影响到词的创作,便是多用比兴寄托之法、委婉曲折之笔,书写内心的忧愤,词风清疏刚健而又深婉细约,与被劾退居时期的词风显然不同。再如,在此书的初版中,我曾用“雄深雅健”一语来概括辛词的风格,然对它的解释,在后来的阅读中,却稍感忽略了受苏轼词影响的一面。所以,后来我在表述辛词的风格时,就以雄奇刚健、清疏奔放而又不乏雍容典雅,深婉不迫之致为释。还比如,辛弃疾之所以“胸中今古,止用资为词”而很少作诗,除了应从其兴趣爱好与词体观念加以解释之外,对他南归后所面临的政治现实环境也不应忽略。因为,自北宋以来,既有苏轼作诗贾祸的前车之鉴,辛弃疾亦不得不小心谨慎,以避文字之祸。
此书出版后,学界不断涌现了一些辛弃疾研究的新成果,对此,我也比较关注。像辛弃疾词和诗文作品的合刊本,尤其是近年一些辛词深度整理和校笺的本子(如吴企明先生的《辛弃疾词校笺》等),以及辛词研究方面出现的其它一些新材料、新看法,也理应加以吸收。
另外,因此书出版较早,书中所注引文的出处等,多不够详细和规范,似也需要补充、修正。
这一切,也许都是促使我修订此书的动因吧。
此书得以纳入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中国诗学研究专刊”出版,我应当感谢诗学中心主任胡传志教授,没有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此书的再版可能还要延宕时日。
我很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樊玉兰先生。她不但认真审读书稿,对本书的书名和相关表述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匡吾不逮,而且,对书稿的文字、引文及其格式等,皆悉心校阅,逐一检核,心细如发,不厌其烦。其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自此书出版至今,转瞬已过去了二十五年。日居月诸,世事沧桑,思之慨然!
今年9月21日,是先师程千帆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谨以此书的出版纪念先生!
巩本栋 癸卯春记于金陵有容斋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