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近年来,随着持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对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科研离不开仪器设备,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更离不开仪器。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陕师大”)积极探索仪器共享新路径,通过共享的方式让仪器用起来、忙起来,对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支撑作用不断加强。
源头把控,用“统筹管理”严防“重复建设”
随着国家近年来对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加大,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都面临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已购置的仪器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却在重复购置同样的仪器。
针对计划购置的仪器设备,陕师大坚持“凡购置必论证”原则。在仪器购置论证阶段,按照“报告提交、重复审查、共享承诺、现场汇报、专家合议、结果公示”的标准化评议流程,综合评判购置仪器的必要性。
学校还加强统筹管理,将已有但使用率不高的仪器调拨至缺少该仪器但有使用需求的学院。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资金,仪器的使用率也得到了提升。
“仪器价值昂贵,一定要将钱花在‘刀刃’上”,这也成为陕师大在仪器购置上达成的“共识”。
提高水平,用“技术指导”代替“样品测试”
“要引导仪器管理人员能管、想管、管好仪器。”陕师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李保新说道,“是否有高水平的成果产出,取决于科研工作者,但也离不开仪器管理人员的助力。”
引导实验技术队伍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仪器的运行、管理工作中去,陕师大一直在积极行动。
陕师大的实验技术人员
如何对疏松材料进行电镜表征一直是电镜管理的难点,这类材料易脱落,易对电镜造成污染。曾有一名老师拿着黄土块状样品找到陕师大电镜管理人员何攀老师。针对这一难题,何攀没有推脱,在反复试验后,她提出一种不改变表面形貌但能够改善多孔结构的制样方法,解决了此类样品难以在高真空条件下进行表面形貌表征的测试难题。
陕师大努力建设一支本领够强、素质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近五年来,各理工科学院新入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均具备博士学位。学校近期新出台的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里,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价标准由“论文发表”转变为“支撑学校高水平论文发表”,由“承担项目”转变为“支撑学校承担高水平项目”。学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到学校科研团队中,从一名只进行样品测试的“测样人员”转变为一名能够提供技术支持的“指导人员”。
人才培养,以“技能训练”代替“只取结果”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高校义不容辞。陕师大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师范类高校,积极承担国家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等人才培养任务。近年来,陕师大深入践行“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为服务国家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推动西部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陕师大是教师的摇篮,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要去中小学任教。将仪器操作技能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实验中学习、体会,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效率,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毕业后他们能将这些宝贵的科研经历带进中小学生课堂,再为他们的学生种下乐于探究的种子,这非常有意义。”陕师大仪器管理人员赵桦老师感慨。
设备管理人员在指导学生进行样品测试
“在陕师大读书期间,设备管理老师教会我们扫描、透射电镜等贵重仪器的操作技能。学校还组织形式多样的仪器讲座,让我近距离了解到科研仪器的发展前沿。我将这些知识带给学生,学生们都很感兴趣。”2022届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公费师范生薛众这样说。
陕师大2022届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公费师范生薛众在中学课堂
经过培训后,学生收获了仪器自主操作的能力,能“全天候”“自助式”完成样品测试。学校在最大程度发挥仪器价值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卓越教师。
校内共享,以“开放共用”代替“多头购置”
“通过学校仪器共享系统查询到地科院有一台测量范围在0.01µm-2000µm的激光粒度仪,预约后就可以使用了。这样既节省了课题组仪器购置经费,还减少了后期仪器维护成本,更能得到专业的指导,是一举三得的好事。”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卢江波副教授说。
2022年,陕师大搭建了全新的仪器共享系统,实现了仪器实时监测功能,为仪器考核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成功与门禁、校园卡系统对接,为测试用户24小时自主测试提供便捷;全新推出手机APP,除预约、审批功能外,还新设了远程开门、开关仪器等功能,在线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此外,陕师大自主开发了“仪器培训模块”,能够在系统内一次性完成培训任务发布、培训报名审批、自主测试授权。基于仪器共享平台的自主研制成果,学校还申请了专利。
陕师大手机版仪器共享系统部分功能展示
近期,陕师大发布了《2022年仪器开放共享年度报告》,报告中指出,2022年度,仪器共享系统累计服务362个课题组,2537位测试用户,通过仪器共享系统产生测试65806次,有37位仪器管理人员保障了240台共享仪器,仪器年累计运行了52万小时。
学校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不仅为交叉学科发展、重大科研攻关提供了综合的分析测试技术支撑,也为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校外共享,让“互通互用”打破“资源壁垒”
“陕师大就在我们学校隔壁,去他们的仪器共享平台就能预约使用仪器,非常方便,为我们的科研提供了很大便利。”经常来陕师大仪器平台测试的西安邮电大学董军教授评价。
陕师大部分贵重仪器
陕师大周边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数量众多,各单位之间资源的共享互通,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方便校外单位进校测试,陕师大出台了仪器开放共享政策,并贴心地推出校外人员使用指南,为校外单位提供高水平测试服务。来陕师大进行仪器预约、测试也成了校外单位的较优选择,近年来,陕师大的仪器平台累计服务校外用户200余家。
陕师大致力系统构建高水平仪器共享平台,探索仪器共享新路径,有力支撑了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进了科研创新。“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主动靠前,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支撑助力,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加大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说。
(来源:群众新闻网)
转自:“科研设施与仪器平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