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形势下,为全面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深入快速推进,应该注重高校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不断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成效,积极发挥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作用,创设良好的内部发展氛围,确保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稳步推升。文章深入分析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现实意义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精准制定高效化的管理优化对策,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成效及实施水平。
高校不仅是国家人才战略储备基地,同时也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高校在实践中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技术的影响、组织管理不够协调等,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很好地开展,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推进产生阻力,也直接制约着高校团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此,在高校各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应该注重精准把握党建带团建的现实意义及重要作用,精准剖析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开展现状,综合运用高效且科学的管理对策,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统筹开展及持续推进,不断增强和提升高校的发展活力。
一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现实意义
在高校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各项事业的开展都立足于党的领导。高校的党建工作能够整体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统筹开展和积极发展。在发展实践中,高校应该充分依托党建工作的带动及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基层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价值及现实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保障高校团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能够实现高校团建改革工作的高效推进。高校的发展实践证明,在高校各项工作稳步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积极推动党建带团建能够为团组织发展提供精细化的指导,同时也能够实现团组织与党组织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发展职责,扮演着科学的发展角色。高校只有将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统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作用,才能够显著提升团建工作的开展成效,从而更好地启发和引领广大共青团员。不可否认,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党员数量及比例相对比较低,大部分学生仍然是共青团员。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无疑能够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高效开展,也能够及时发现大学生群体可能存在的负面思想情绪或者其他问题。
第二,推动党建带团建能够为党组织建设及党建工作开展等提供坚实的后备支撑。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积极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改革工作成效,确保基层团组织各项工作的持续稳步开展,无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也能够保障团建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在团建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后,势必就会出现“水涨船高”的效应,这自然能够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确保党建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及持续发展。为此,在开展团建工作的实践中,在具体化的工作体系中,应该将高校共青团作为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团组织建设与党组织建设进行同步规划,以制定符合团组织发展的对策,进而为党组织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二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高校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要注重发挥好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升党建工作实施水平及开展质量,更好地促进团建工作成效。但在现阶段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缺乏精细化的沟通机制
在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完善且精细化的沟通机制无疑能够助推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也能够切实提升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效能。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实践过程中,部分基层党组织与团组织缺乏科学且精细化的沟通机制,这就使得党建工作、团建工作产生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在具体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中,沟通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及职责,也没有全面投身于党建带团建的进程。除此之外,沟通机制缺失等问题导致一些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团干部在对接工作时,很难进行深入沟通及精细合作,而是形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就使得团建工作的开展较为被动,难以凸显团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比如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因沟通机制的缺失等问题,部分基层党建工作未能很好地兼顾团建工作。再加上基层党务工作者数量不够充足等问题,基层党务工作者往往疏于对团建工作进行帮助与指导,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应对团建工作。因此,在党建带团建的过程中,基层党务工作者很难真正沉入基层团建工作环节来进行调研与分析,也难以为团建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帮助,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党建与团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成效。
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过程中,团干部也要主动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不断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因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团建工作未能够及时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这导致团建与党建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二)缺乏全面化的工作体系
在新形势下,要想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高效开展,不断创设科学且良好的高校内部发展氛围,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体系,确保党建工作、团建工作真正取得突出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基层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并没有形成全面化的工作体系,这就使得党建工作、团建工作更多停留在形式上,难以形成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部分基层党建工作、团建工作的开展实践中,缺乏必要的联动机制等问题使得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团建工作分别处于围绕自身的发展状态,并没有形成高效化的联动发展,这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制约着基层团建工作的持续优化。比如,在基层党组织为基层团组织安排相应的任务或者制定目标后,基层团组织在完成这些任务目标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多是为了应付基层党组织,盲目套用业已成型的工作模板等,这自然会影响基层团建工作的整体实施质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工作受到不良影响。
三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科学对策
在新形势下,高校要注重发挥好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作用,切实创设科学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建立完善沟通机制
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进程中,党建工作是重要的发展指引,为确保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高校要注重从宏观发展视角出发,从战略层面入手,积极发挥党建的整体统领作用,更好更快地提升党建工作开展质量。同时,还应该注重建立健全科学的沟通机制,确保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团干部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改变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一,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实践,精准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团组织之间的现实关系等,科学制定精细化的指导目标,加强两大组织之间的合作沟通关系。在科学化发展目标的导向下,高校还应该注重把握好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团建工作协同发展的科学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体系,依托精细化的组织架构等,确保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统筹推进和发展。在统筹发展目标的科学导向下,高校有必要充分立足于宏观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科学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可以说,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是保障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带动基层团建工作的重要指引。在厘清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高校党组织还应该按照团组织现阶段的发展特色,以这一目标为导向来推动团组织工作的高效持续开展。
第二,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号召能力及动员部署能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整个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及关键参与力量,其自身对团建工作的精准认识无疑关系着整个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成效。为此,高校应该注重强化、提升基层党建负责人的综合素养及组织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建负责人的政治素养及政治觉悟等,引领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结合起来。
(二)建立完善工作体系,充分深入学生群体
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开展党建带团建的进程中,要建立科学健全的工作体系,明确指导方案,以清晰的工作标准及实施方案确保党建带团建工作高效持续发展。同时,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过程中,还应该深入学生群体,紧密结合学生活动,让基层党建和基层团建工作符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目标,进而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方面,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进程中,高校要着力完善科学的工作体系,从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团建工作各自的特色入手,从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团建工作的实施方向着手,统筹建立科学全面的工作体系,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团建工作具备具体化、可操作的实施路径,最大限度地提升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成效。比如,高校可以进行必要的制度建设,通过顶层制度优化设计等,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提供精细化的发展指导,确保二者能够融合发展及全面沟通。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组织建设保障体系,为党建带团建工作制 科学的标准及实施流程,严格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在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进程中,科学且新颖的工作方法无疑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及促进作用。高校要从自身的发展视角出发,统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团建工作的协同快速发展,形成科学、全面、良好的发展格局,最大限度保障工作实效。
一方面,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进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也要着力打造高效的发展体系。比如,在党建带团建过程中,高校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群体感兴趣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精神引导等。再比如,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联合基层团组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工具等新颖且高效的手段,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抖音、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来建立与学生群体的长效沟通机制,及时给予学生群体科学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在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团组织可以进行互动沟通,及时利用校内多种线下媒介及线上传播渠道等,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科学精神内涵及理论成果等分享给学生,引导广大大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团组织也可以组织开展线下活动。考虑到团组织与学生社团之间的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密切关联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团组织应该不断加强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科学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接受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近距离感受自身肩负的使命及职责等。
另一方面,在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推进过程中,还有必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事实上,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有部分学生党员,而基层团组织中也有很多学生团干部。高校可以发挥这部分学生之间的联动作用及其主观能动性,以大学生群体现阶段的发展诉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引领他们创新开展多元化的学生活动。
在高校各项事业统筹推进及高效开展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重要作用及科学职能,就必须着力构筑科学的发展局面,创新运用高效的方法体系,不断完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依托完善的工作体系,不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更快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快速发展,真正增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活力。
【来源】《时代报告》2023/4 总第484期
【作者单位】高永新,博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