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Science | 中山大学毛海萍/涂召旭/周怡教授揭示基于二维纳米材料清除cfDNA策略治疗急性肾损伤
2023/6/25 15:14:21 阅读:115 发布者: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但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近年研究表明,循环游离DNA(cfDNA)水平的增加与AKI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应用纳米材料高效清除cfDNA在cfDNA相关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有关二维纳米材料在AKI中的应用,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2023年6月5日,中山大学毛海萍、涂召旭和周怡教授共同通讯(吴克非、卢小惠和李艺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IF=17.52)在线发表题为“Polyglycerol-Amine Covered Nanosheets Target Cell-Free DNA to Attenuate Acute Kidney Injury”的论文。团队研究明确了AKI患者血清cfDNA水平升高与AKI的相关性,并揭示了合成的新型cfDNA吸附剂-氨基聚甘油(PGA)修饰的二硫化钼(MoS2)二维纳米片治疗小鼠AKI的有效性。
文章模式图(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
由于该二维纳米材料的可折叠性和可弯曲性,相比对应的聚合物(PGA)和纳米球(PGA-C12)具有更高的cfDNA结合能力、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强的抗蛋白吸附能力。中等尺寸PGA修饰的MoS2纳米片通过静脉注射后主要富集在AKI小鼠的肾脏,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缓解肾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减轻脂多糖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小鼠AKI。更重要的是,该纳米片能显著降低AKI患者血清样本中的cfDNA水平。因此,基于PGA修饰MoS2纳米片的cfDNA清除策略具有临床上治疗AKI和其他cfDNA相关疾病的应用前景。此外,这项工作展示了二维片状结构在cfDNA清除策略开发中的关键作用,为未来调控炎症相关疾病的纳米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300604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