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讲座预告|龙红、郎昊:试论僧安道壹的刻经礼佛与书法实践
2023/6/25 14:02:37 阅读:73 发布者:
摩崖刻经与仪式空间的生成――僧安道一国际学术论坛(4)
Cliff inscriptions of sutra
and the generation of Ritual Space:
Seng'an Daoyi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orum(IV)
试论僧安道壹的刻经礼佛与书法实践
Ritual to Buddha: On Scripture Carving and Calligraphy Practice of Seng’an Daoyi
【讲座提要】
从空间视角讨论山东摩崖刻经中的经与像之间的关系,会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山东摩崖刻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僧安道壹等人力挽佛教过度世俗化、僧团腐败的思想主张。其团队的刻经行为存在明显的去造像化特征,既遥接了早期佛教信仰的“非偶像”表现传统,又十分智慧地创造出“以名代像”的“去造像”功德形式,并留下多处“佛主”题名为据。同时与汉字书法有机结合,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大字摩崖书刻群,在营造独特仪式空间的同时,也将佛法传播场域构建成为一种多元的壮丽宗教艺术景观。这些成就无不与僧安道壹的弘法实践密切相关,然而随着僧安道壹影响力的衰落,刻经的盛况再度湮没在造像浪潮之中,刻经书法也随之趋于世俗平庸,高峰之后再无大家“书经僧”。
【主讲】
龙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论与艺术考古,书法史论与批评。
郎昊,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拟录取为重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古典文献学博士生。
【主持】
周松林,策展人,NAA 中心馆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执行所长。新金石双年展策展人、第六届昆明美术双年展策展人。曾于《诗书画》从事编辑工作10余年。近年策划:书法空间-身体衍生(2020);人与物:信仰、时空及图象(2020);传统的发明与再生产(2021);“物”的生长(2021);熊秉明与中国当代书法——纪念熊秉明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2021-2022);摩崖刻经与仪式空间的生成——僧安道一国际学术论坛;书写与边界·第六届昆明美术书双年展(2022-2023)等。
【学者嘉宾】
常慧,黑龙江克东人。师从台湾慈光禅学院院长惠空法师。毕业闽南佛学院、广东佛学院曹溪学院。自2011年任教曹溪佛学院,山东湛山佛学院、浙江佛学院、现为杭州佛学院法师,主要从事《禅宗史》、《金刚经》、《六祖坛经》、《印度佛教史》、《八宗概要》等课程。在中佛协《法音》期刊,凯拉尼亚大学的《中国佛教研究国际期刊》,台湾玄奘大学《玄奘佛学研究》学报,《狮子吼》、《灵山海会》等多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刘钦泉,山西省社科院儒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佛教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冉令江,艺术史博士、中国史博士后,任教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当代中青年书法理论批评家高研班、国学修养与书法·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骨干书家高研班成员,全国第12届书法篆刻展、中国力量、伟业、征程等全国重大主题展览审读委员、专项课题组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协学术委员。
张强,山东肥城人,山东艺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2002),2002年任职四川美术学院,先后任美术学系系主任(2003—2004)、重庆市人文社科基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2004-2012)。现为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终身荣誉(2013—),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2020-),“卓越艺术人才”称号(2023),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2—),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主任(2021-)。“僧安道壹全集”主编,“郑道昭全集”主编,“中国古代造像视觉史体系”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副会长,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泰山学院当代视觉史高等研究院院长。
【时间】
2023年6月25号(周日)19:00
腾讯会议室:336-636-226
来源:NAA中心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