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佳文推荐】总量控制型环境规制何以影响企业绿色转型?

2023/6/15 16:59:25  阅读:83 发布者:

总量控制型环境规制何以影响企业绿色转型?

刘和旺、王新晨、郑世林

作者简介

刘和旺,男,汉族,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湖北省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环境与发展经济学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一项,省部级研项目多项,在《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中国软科学》和《经济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余篇,出版专著 1 部、教材2部,译著20万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专家,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湖北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也快速推进,同时也带来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党中央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深入发展的阶段,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高,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对企业绿色转型提出更加紧迫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对企业绿色转型提出更加紧迫要求,同时也要以企业绿色转型为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4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增效为战略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更加明确的战略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实行“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实现这一重大转型(变)的重要抓手,为此势必要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尽管呈现出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向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转变的趋势,但现阶段环境规制政策仍然以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主,其中尤为倚重总量控制型环境规制。“十一五”中央与地方政府签订污染物总量削减的目标责任书,将节能和减排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将节能减排完成情况与官员政绩考核挂钩,藉此大大加强了地方环境规制的力度。为此,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大样本微观数据,以中国“十一五”减排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总量控制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

主要结论

1)总体而言,“十一五”减排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企业在降低污染排放强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产率。

2)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主要通过购进先进环保的生产设备以替代传统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而使得企业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与此同时,企业也会强化末端治理,即验证了技术改造而非技术创新引致企业绿色转型的机制。

3)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十一五”减排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非国有企业的绿色转型;这种促进作用也体现在污染排放程度较高的未达标企业和满足最低生产标准的达标企业中,而对于污染排放强度较低的清洁企业影响较小。

政策启示

1)在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命令控制型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各自特点、优势及其适用条件,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多种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实现优势互补。

鉴于在现行的行政体系下,减排目标层层分解的总量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有助于增强现有政策执行效果、有效挖掘企业减排潜力、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背景下,应当在一定时期内发挥总量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的积极作用,合理确定各地区、各行业减排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实现路径,倒逼企业减排和增效。

2)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尽管技术创新更被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所期待,但鉴于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企业设备(高碳资产)的搁置成本,技术改造尤其是传统工业企业的清洁化和数字化改造不失为一种可供替代的方案。因此,在推进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在鼓励有研发能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也鼓励一部分企业特别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资源再分配,选择加快资本深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大末端治理投入等更为渐进的清洁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方式,让数字化赋能传统企业,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

3)环境规制要因企制宜,精准施策。对于国有企业,要加大环境规制约束力度,鼓励其率先完成“能耗双控”和“碳双控”目标;对于非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减轻其在“能耗双控”和“碳双控”目标下绿色转型升级的负担,提供相应融资渠道或给予适当财政贴息、奖补等配套支持政策。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重污染企业的查处和惩处力度,设置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鼓励未达标企业向达标企业、达标企业向清洁企业、清洁企业向清洁生产和超低排放迈进,对于完成目标的企业给予奖励,让劣者趋良、良者趋优、优者更优。

刊于《中国经济学》2022年第4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