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荐】突变视角下城镇建设用地形态演变与转型分区——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
2023/6/15 16:58:52 阅读:79 发布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佳文速递
土地利用转型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新途径,将土地利用形态(包含显性与隐性)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演替过程相结合,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形态的趋势性和阶段性变化规律,可为优化土地利用配置、协调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新视角。当前,中国正经历新一轮社会经济转型,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均面临深刻变革,城镇建设用地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要载体,系统探究其形态演变规律,是合理引导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和保障社会经济成功转型的必然选择。
突变视角下城镇建设用地形态演变与转型分区
——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
瞿诗进1,2,李全峰2,3,胡守庚1,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3.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摘要:定量识别城镇建设用地形态突变点可为认识其演变规律提供新视角。该文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以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地均GDP产出分别作为显性与隐性形态表征指标,采用Mann-Kendall与最小生成树空间聚类方法,揭示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形态变化的突变时点,并据此划分转型阶段。结果表明:1)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土地管理政策等影响,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显性与隐性形态分别在2000年和2006年发生突变,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量的增幅达228.93%,地均GDP产出年均增量的增幅达207.31%,据此可将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转型过程划分为“面积中速扩张—地均GDP中速增长”的发展期、“面积快速扩张—地均GDP中速增长”的过渡期和“面积快速扩张—地均GDP快速增长”的融合期3个阶段;2)区位与自然条件差异是塑造城镇建设用地转型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长江中游地区可分为大都市快速综合转型区、江汉平原显性转型主导区、洞庭湖—鄱阳湖平原隐性转型主导区和山地丘陵低速综合转型区。研究结果深化了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理论认识,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方法借鉴,可为新时代区域城镇建设用地管控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城镇建设用地;Mann-Kendall;时空过程;长江中游地区
引用格式:瞿诗进,李全峰,胡守庚.突变视角下城镇建设用地形态演变与转型分区——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3,39(01):38-46.
转载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原文标题:佳文速递|突变视角下城镇建设用地形态演变与转型分区——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