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果】中国工业用地利用转型识别和驱动机制
2023/6/13 15:19:15 阅读:75 发布者:
原文信息
题 目:Identifica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ial land use transition in China
作 者:Huimin Cao, Wei Chen*, Xuelian Tan, Qiao Li
期 刊:Habitat International
时 间:2023.06.07
一作单位: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China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habitatint.2023.102848
+
研究背景
土地利用转型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课题之一,在制定土地管理制度以应对快速发展的副作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由数量向质量、由粗放向集约的关键转型期。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生活和城乡建设的首要动力。工业用地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对社会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然而,工业用地低效利用和无序扩张现象仍然存在,阻碍了社会经济转型进程。面对这些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措施,以推动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然而,中国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现状尚不明晰,不能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对此,本研究基于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内涵和机制,从可见特征表示的显性形态和不可直接观测特征表示的隐性形态两方面构建指数,运用滑动t检验和随机森林模型识别2003-2018年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具体时点和关键驱动因素,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指导社会经济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
研究结果
工业用地利用转型是外部干预和内部耦合的结果。外部干预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工业用地利用形态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干预。在其他外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政策因素通过改变工业用地的供需关系来决定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方向。工业用地利用转型可能是由社会生态反馈和社会经济动态引起的。前者改变了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方向,而后者响应了当前方向。自然、交通、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影响工业用地需求来影响工业用地利用转型强度。因此,由于自然和交通条件、政策实施力度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工业用地利用转型表现出区域差异。内部耦合是指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之间从对抗到协调的相互作用过程。在外部条件的驱动下,工业用地供需的变化导致工业用地形态处于对抗状态。基于这种内部不协调,不同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积极调整,达到协调状态,从而实现转型。
中国工业用地利用显性形态在2011年实现了转型但不显著,其具体特征是工业用地规模增加,扩张速度放缓,工业用地无序扩张得到控制。2011年,隐性形态发生转型。转型前,工业用地以经济产出为主;转型后,工业用地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发挥社会和环境功能。综上,本研究将2011年作为中国工业用地利用的转折点,此时工业用地由快速扩张、注重经济效益提升的高速发展模式向集约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功能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
分区域来看,2014年东部地区显性指数突变增加,中部地区在2011年发生了突变减少,西部和东北地区没有发现显著的突变点,表明东部地区已完成第三阶段的转型,并逐渐向第四阶段转型。中部地区在2011年实现了显性转型,西部和东北地区尚未实现显性转型。对于隐性转型,东部和西部地区在2011年突变增加,中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没有出现显著的突变点,东北地区在2015年突变减少,说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实现了隐性转型,中部地区尚未实现转型,东北地区出现了逆转型趋势。
从外部驱动角度来看,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中的优质劳动力是影响显性转型的关键因素。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优质劳动力和投资强度,同时劳动力对于尚未实现显性转型的西部和东北地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西部和东北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显性转型进程,环境规制有助于推进东北地区实现显性转型。
创新投入、经济维度的优质劳动力和环境监管是推动隐性转型的三个关键因素。东部地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创新投入、优质劳动力和环境规制,中西部地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创新投入、优质劳动力和投资强度。投资、创新投入和合理的环境规制是促进东北地区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重要因素。
因此,基于当前中国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现状,应充分关注工业用地显隐性形态关系的健康发展,避免之前工业用地大规模、盲目、低效扩张的情景再次发生,促进人与土地良性互动。同时,根据各地区所处的工业用地利用转型阶段,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以推进区域工业用地利用转型进程。
+
编者按
本研究在区分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的基础上,从转型视角洞悉中国工业用地的宏观变化,具有创新性。本研究增加了对工业用地利用转型的理论研究,通过探索中国和地区工业用地利用转型阶段和关键驱动因素,为不同地区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针对性建议,帮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力实现转型目标。
转自:“西农RE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