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考博兵法(56):用考研的思维考博会死得很惨

2023/6/12 16:11:20  阅读:7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几深教育李老师 ,作者几深教育李老师

几乎所有的考博人都经历过考研的洗礼,从千军万马的本科生中杀出一条血路读了硕士,接下来需要从万马千军的硕士中狭路相逢勇者胜。

对于绝大部分硕士来讲,在考博之前你参加的大型考试应该就是考研。你现在回想一下,为了准备惊心动魄的考研,你搜集了各方面的信息,参加了辅导班,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最终摸爬滚打地顺利上岸。

人都会有路径依赖,现在面临考博,你会不由自主的拿出考研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去应对,这是自然地选择。问题是每一阶段的考试都有其特殊性,高考、本科期末考试、考研和考博等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你必须分清楚,如果你全盘照用考研的套路去应对考博,结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考博人顺利的通过了考研,考研非常非常锻炼人,经过魔鬼级地蹂躏,大家一定成长了很多,也为考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和底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较强的学习能力。

就考试的残酷性来讲,考研要远远大于考博,考研的基数太大了,至少三百万人在考,报录比非常低。你能够在考研中胜出,一定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够很全面很深刻地知晓知识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那些只主张理解不强调记忆的同学,应该都没有考上,考上的同学哪一个没有经受记忆地折磨?背的死去活来,背的呕吐不已。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这句话非常正确,其实我们都能理解,理解了不代表能够准确表述,而考研最终地呈现形式还是你写出来的试卷,所以说准确记忆是必然要求。记忆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大家在这个能力上做的很不错。

其次,较强的个人素质。

考研和考博一定是你个人素质的体现,战争打到最后比拼的一定是人,武器装备再好不会用或者用不好都没用。考研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了,信息也非常透明,几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

大家比拼的就是个人能力和素质,这是为数不多的变量。你的个人素质主要展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具备很强的吃苦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一次次的受到打击又一次次的重整旗鼓,在考研漫长的黑夜里,你的心碎了一万遍,你又一万零一遍的自己收拾起来,百折不挠,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粉碎一切艰难困苦,各种艰辛和纠结只有自己知道,各种苦都甘之如饴,以苦为食,茁壮成长;

二是具备很强的自律能力。多少个清晨早早爬起来背单词,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多少次想出去玩,最后都忍住继续看书;多少次想偷懒,但是最后还是告诉自己必须让自己满意。这些点点滴滴的自我要求最终都体现在了分数上。

经过考研的锻炼,大家已经是一个优秀的战士,但是如今面对考博,战斗的对象变了,我们就要充分研究一下二者的不同。

考研侧重于微中观的知识,考博侧重于中宏观的知识。

考研的时候参考书是很明确的,螺狮壳里做道场,在划定的范围内战斗,所以说考题一般都是微观和中观的知识,以中观为主。题目的答案很多都源于指定的参考书,大家比拼的是谁背的更好谁准备的更精细。

对于考博来讲,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不给参考书,理论上专业内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掌握。考研的时候你已经练就了小范围深入钻的能力,现在需要你把这种能力无限地扩展,探索更多的领域。在考题上会侧重中观和宏观,以宏观为主。题目的答案不再来源于某一本书,而需要你综合所有的关联知识作答。需要你准备的更加广泛,有一种很高的学科视野。

考研的答题在于陈述,考博的答题在于论证。

考研的试题侧重于课本上的知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都有,问题的指向性很明确,需要你把问题陈述清楚就可以,本质上还是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如果你能够按照考博的要求去作答会更好。

到了考博阶段,就只有论述题,一般题目比较宏大,具体的指向性不明朗,需要你针对大题目作答,要调动诸多诸方面的知识把问题论证清楚。

在考博兵法(4):博导眼中的专业课考试评分标准中,我提到北京大学的肖鸣政教授是研究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大家,他早在2005年的时候,在一本C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博士生创新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其中明确提到了博士生笔试的评价标准。这应该是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唯一明确指出笔试评价标准的资料。

具体而言,“完全按照某个专家书上与报刊文章回答的给6065分;综合23位专家观点进行回答的给6670分;综合3位以上专家观点回答并且有所发挥的给7175分;综合3位以上专家观点回答并且自己有独立思考的给8085分;综合3位以上专家观点回答、自己有独立见解并且论证规范的给8590分;综合3位以上专家观点回答、自己有不同观点并且论证合理的给9095分;综合3位以上专家观点回答、自己有相反观点并且论证严密的给95100分。”

为什么要强调引用?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论证,你不能自说自话,你要用靠谱的观点去证明。

考研的考核标准是分数,考博的考核标准是学术。

对于考研来讲,形式上很简单,只需要你报名然后考试就可以,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你的分数,而考博的考核除了笔试环节的分数之外,还要看你的学术能力,毕竟博士生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理论。所以说在材料审核这一关,你得通过提交的材料和研究计划体现你的学术能力。

明确了以上三点考研和考博的不同,实际上就明确了考博的准备工作。

考博的准备工作

首先,你得看大量的书,数量是一定要保证的,不能像考研一样只看基本固定的参考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构建你的学科框架,为答题积累足够的弹药;其次,考博对精准记忆的要求没有考研的高,所以说你的策略是在框架的基础上记忆核心的知识点,可以条纲化的粗线条记忆;

再次,提高你的联想和论证能力,也就是说你得活学活用,不仅要增加知识的量,还要提升思维的质;最后,务必突出你的学术素养,硬实力上要写出几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一份高水准的研究计划,软实力上要对学科重要的理论和流派、学术前沿和理论特点等有一个很到位的把握。

考博是在考研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为了将来搞研究做学术进行的一个训练,你得在考研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你的认知和能力,如此才能实现人生的再一次跃升。

作者简介 PROFILE

李老师  北大博士

本科二本,后考研进入北大,博士继续留在北大。亲自辅导过32个北大硕士,21个博士

转自:“考博早知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