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最后一天,备受瞩目的2023年度两院院士增选申报通知正式发出,这将是今年科学届最受关注的大事之一。
今年院士,一个新变化是:名额增加了。对满足相应申报标准的候选人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消息。
除了院士,近几年发布的各类国家级人才和科研项目,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扩招。
尽管每个项目扩招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提高了优秀科技人才获得国家支持的宝贵机会,有助打破日益内卷的科研竞争形势。
院士增选:扩招
据刚刚发布的两院院士申报指南,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90名,两院院士增选总名额相比2021年增加8人;
院士含金量不用多说,本身名额非常稀缺。本年度院士增选总名额增加了8个,将有可能让更多科研实力强劲的顶尖专家进入院士行列。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和科技人才数量不断扩大,国家层面加大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资助数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已经正式启动,期待今年的院士增选选出各领域真正令人尊敬的学者!
杰青、优青:有望增加
最近几年,基金委杰青、优青项目资助数量保持增加趋势。不过,
1994年,国家杰青资助人数仅有49人。2022年,国家杰青资助为415项,相比2021年增加101项。
2012年-,首批国家优青项目资助数量为400人左右,一直保持到2018年。2019年,国家优青项目资助名单增加到600人(外加来自我国港澳地区的25项),人数增幅显著。
尽管杰青和优青资助人数保持增加,但申请量增加更快,整体资助率不断下降。
近年来,官方多次明确要加大人才项目的支持力度。
今年3月,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窦贤康明确表示:要把人才资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人才资助体系,优化人才资助机制。
刚刚发布的2022年国自然绩效报告指出:
从 2019 年开始,在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杰青项目资助量由每年的 200 项增加到目前的 400 项左右,但受申请量增加的影响,近年来杰青项目的资助率一直维持在 7%-9%的较低水平,亦难以有效满足科研人员的资助需求。
报告还建议:进一步提升杰青项目经费在自然科学基金总体经费中的占比,以进一步提高杰青项目资助率。
2023年,杰青优青也有进一步增加名额的可能性。
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名额增加
青年托举工程主要面向32岁以下青年学者(女性适当放宽)。
2022年,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公布,共有729人(不包含特殊科技领域人选)青年学者入围,比原计划增加29人。
与第七届相比,本次公示的第八届青年托举工程一方面名额大幅增加300多人,另一方面资助经费由此前的45万/年减少到30万/年。总体而言,新变化让更多青年学者受益。
前一段时间发布的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通知:
中国科协通过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选拔资助300名,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资助;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选拔资助400名左右,资助金额不低于每人每年10万元。资助周期均为3年。
今年虽然官方通知中名额为700人左右,不过在实际评选过程,名额还是很有可能会适度增加。
博新计划:可能扩招
除了整体的预算经费外,博管会还公布了博士后基金项目的绩效目标表:
在产出指标中,博士后创新人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数为≥450人,特别资助人数≥1100人,两个项目都赋予了相应的分值。
2022年以前,博新计划资助人数均为400人左右,如果今年资助人数超过450人,那么将扩招50人以上。
2022年,特别资助(站中和站前)资助人数为1191人,如果今年资助人数≥1100人,那么最终资助人数相比去年,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除了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网站,人社部网站也有涉及博士后基金的相关绩效,同样明确:博士后相关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数≥450人。
这意味着,今年博新项目可能也会有所增加。
进入6月份,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和科研项目陆续进入会评和答辩阶段,这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时刻,预祝大家都能顺利中标!
转自:“蔚青学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