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Nat Neurosci | 厦门大学王鑫团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2023/6/9 16:02:41  阅读:84 发布者:

大量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的关键;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β本身并不足以引发AD相关的变性,是否还有其他病理因素驱动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202361日,厦门大学王鑫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β2-Microglobulin coaggregates with Aβ and contributes to amyloid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fici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描述了由β2-微球蛋白(β2M)Aβ组成的致病聚集体,这些聚集体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

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 I)的一种成分,在AD患者的大脑中表达上调,并构成淀粉样斑块核心。β2M的升高会加重淀粉样蛋白病理,不依赖于MHC I类,与β2M共聚集是Aβ神经毒性的必要条件。B2m基因消融可消除AD小鼠的淀粉样蛋白扩散和认知缺陷。反义寡核苷酸或单克隆抗体介导的β2M耗竭可减轻AD相关的神经病理,用基于β2M的阻断肽抑制β2M- Aβ共聚集可改善AD小鼠的淀粉样蛋白病理和认知缺陷。该研究结果确定β2MAβ神经毒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AD的潜在靶点。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β-淀粉样蛋白(Aβ)和微管相关tau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是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从APPPSEN1PSEN2等与Aβ产生相关的基因中,早发性AD相关基因突变的遗传证据支持了Aβ在A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期间,早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检测到Aβ在大脑中的积累。Aβ肽的聚集引发了一系列的致病事件,并在多个脑区传播淀粉样蛋白病理。虽然人们普遍认为Aβ在AD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但累积证据表明,Aβ本身并不足以触发AD级联反应,而且与Aβ在病理上共同聚集的关键因素如何影响AD相关变性仍知之甚少。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免疫相关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遗传风险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30多个AD风险位点,超过50%的与这些基因相关的变异参与免疫反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 I),在人类中也称为HLA,负责抗原呈递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从而促进感染期间自身与非自身的免疫区分。此外,MHC I类已被发现在调节大脑发育和突触可塑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HC I类由两种非共价连接的蛋白组成,即轻链β2-微球蛋白(β2M)和跨膜重链。

β2M是一种短肽,具有7条反平行的β-链,可从MHC I类络合物中释放。最近对β2M的临床兴趣源于血清β2M水平升高和错误折叠与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的关联,这是一种影响长期血液透析个体的病理状态。生理条件下,β2M以单体形式存在;然而,在病理条件下,如肾脏疾病和慢性血液透析,也描述了其组装成淀粉样原纤维的潜力。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Nature Neuroscience

此外,β2M作为一种系统性促进因子,可损害神经发生并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此外,分泌的β2M可以以MHC I类不依赖的方式拮抗NMDA受体功能。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B2m缺失以MHC依赖的方式减少了原代小鼠神经元和Tau P301S小鼠的Tau病理。在阿尔茨海默病(AD)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痴呆患者的脑脊液(CSF)和血浆中检测到可溶性β2M增高。此外,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显示,5×FAD小鼠大脑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中B2m表达上调,表明β2MA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作用。

该研究描述了β2MAD发病机制中先前未定义的作用,并证明了β2M在驱动Aβ毒性方面的重要作用。β2M在脑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由于β2M已被证明在先天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β2M是否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和神经炎症。此外,研究人员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在特定细胞类型(如小胶质细胞)中靶向B2m/MHC I类基因缺失,以了解MHC I-β2M复合物在AD发病过程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3-01352-1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