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ell | 钱志坚/何川发现ALKBH5去甲基化酶活性和底物选择性的调控新机制
2023/6/9 15:50:17 阅读:88 发布者: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的RNA底物选择性调控仍然是未知的。
2023年5月30日,佛罗里达大学钱志坚及芝加哥大学何川共同通讯在Molecular Cell 在线发表题为“RBM33 is a unique m6A RNA-binding protein that regulates ALKBH5 demethylase activity and substrate selectiv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RNA结合基序蛋白33 (RBM33)是一种以前未被识别的m6A 结合蛋白,通过与ALKBH5形成复合物,在ALKBH5介导的mRNA m6A去甲基化中起关键作用。
RBM33将ALKBH5募集到其m6A标记的底物上,并通过去除其SUMOylation激活ALKBH5去甲基化酶活性。进一步证明RBM33对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肿瘤发生至关重要。RBM33通过募集ALKBH5去甲基化和稳定DDIT4 mRNA来促进自噬,这是RBM33在HNSCC细胞中致癌功能的原因。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发生过程中转录本亚群选择性去甲基化m6A的机制,这可能解释了其他细胞过程中的去甲基化选择性,并且证明了它在维持HNSCC肿瘤发生中的重要性。
RNA结合蛋白(RBPs)是一类结构和功能多样的蛋白质,参与多种生物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Ps通过控制编码或非编码RNA的选择性剪接、转运、稳定性、降解和翻译,在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RBPs通过RNA识别基序(RNA recognition motifs, RRMs)与RNA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直接相互作用,RRMs是多种常见的RNA结合域之一;其他结构域包括K-同源(KH)结构域、DEAD-box结构域和双链RBD (dsRBD)。
大多数RBPs在物种间是保守的,在人体组织中普遍表达鉴于RBPs在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中的重要性,RBPs的失调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验方法已鉴定出约1,542个RBPs,占蛋白质编码基因的7.5%。然而,三分之一的RBPs的生物学功能仍然未知。RBM33是这些RBPs的一个成员,迄今为止,RBM33的生物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内部修饰,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m6A由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MTC)沉积,MTC由核心亚基METTL3和METTL14以及附加的衔接蛋白如WTAP、VIRMA (KIAA1429)、RBM15/15B、和ZC3H13组成。m6A的甲基化可以被m6A去甲基化酶如FTO和ALKBH5去除。RNA的关键作用不同生物过程中的甲基化由许多具有“读取器”或“非读取器”功能的RBP介导,包括含YTH结构域的蛋白质(YTHDF1 / 2 / 3和YTHDC1 / 2)和异质核糖核蛋白(hnRNPs)(hnRNPG和hnRNPC)。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Molecular Cell )
先前的研究表明,RBP HNRNPA2B1可能通过其RRM结构域与m6A标记的RNA底物结合,但后来的研究表明,HNRNPA2B1蛋白中的RRM并不直接与m6A结合。此外,包括eIF3、IGF2BPs、Prrc2和FMR1在内的一组RBPs已被鉴定为新的m6A读取器。接合蛋白RBM15和RBM15B是m6A MTC的组成部分,是MTC复合物募集到其RNA底物以触发m6A甲基化所必需的。尽管MTC可以被各种细胞成分招募集来靶向转录物,但目前还不清楚如何实现去甲基化选择性,不知道是否存在类似的衔接蛋白来促进所选转录本的m6A去甲基化。
该研究发现了RBM33在促进alkbh5介导的特定mRNA转录物的m6A去甲基化中的一个先前未被注意到的功能和潜在机制,并阐明了RBM33介导的特定转录物的m6A去甲基化在人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性。该研究表明,RBM33介导的选择性去甲基化可能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一过程可能对其他癌症的肿瘤发生以及ALKBH5参与的其他生物学过程都很重要。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3)00334-9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