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FC:昆明理工大学杨亚玲团队】Au@HgNPs/CDs结合SERS用于Hg2+/AFB1检测

2023/5/31 16:23:55  阅读:123 发布者:

本研究中,昆明理工大学杨亚玲团队合成了一种含有铈的碳点(Ce-CDs)和带有氧化酶活性的金纳米颗粒(AuNPs)的复合材料,用于检测汞离子(Hg2+)和黄曲霉毒素B1AFB1)。首先,金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地催化将Hg2+还原为金属汞(Hg),形成Au-Hg汞合金(Au@HgNPs)。制备的Au@HgNPs具有强氧化酶活性,可以通过一种叫做MG的化合物诱导它们聚集,形成一些被称为拉曼“热点”的区域。同时,Au@HgNPs也可以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衬底。当黄曲霉毒素B1AFB1)引入体系时,它会与Hg2+通过羰基结合,导致SERS信号的强度下降,从而抑制Au@HgNPs的聚集过程。利用这种现象来检测样品中的Hg2+AFB1。这项研究为基于纳米酶的SERS技术在食品中溯源Hg2+AFB1残留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利用金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质、氧化酶活性以及SERS技术的灵敏性,可以实现对这些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TOC

1 (a)被氧化的不同底物的吸收光谱;(b) LMG被氧化的吸收光谱;(c) LMGSERS信号被氧化。

2 (a) Au@HgNPs-LMG系统对Hg2+检测的灵敏度;(b) Au@HgNPs-LMG系统对AFB1检测的灵敏度;(c)选择性检测用于Hg2+检测的Ce-CDs/AuNPs

总的来说,他们团队通过形成Au-Hg汞合金开发了一种新型的SERS纳米探针,用于检测汞离子(Hg2+)和黄曲霉毒素B1AFB1)。他们检测和测量样品中微量的Hg2+AFB1。他们的方法对Hg2+的检测限为0.147 μg/L,对AFB1的检测限为0.08 μg/L,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再现性。通过这种新的策略,他们可以利用SERS技术高效地激活汞离子,从而实现对汞离子和黄曲霉毒素B1等有害物质的检测。这种方法为解决环境和食品安全中的汞离子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通用途径。

论文题目:SERS detection of Hg2+ and aflatoxin B1 through on-off strategy of oxidaselike Au@HgNPs/carbon dots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3.136443

转自:NANO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