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重要的两个概念: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源理论、强关系与弱关系
社交媒体背后的理论依据是 “六度分隔理论”(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 简单地说,“六度分隔”是假设,通过一个朋友的网络,最多只需经过六步,就可以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这一假设被称作“小世界问题”。 1967 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Stanley Milgram )根据这个概念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 尝试证明平均只需六个人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美国人。这个人际联系网理论虽然不无争议, 但它其实并不是说任何人之间都必须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 而是表达了一个重要概念: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并由此形成社会性网络。
社会性网络( social network )本是一种让相距遥远的人们得以互动的十分古老而普遍的机制, 它在网络时代变得流行开来。自从本世纪初以来,伴随着友好的界面,人们跟踪朋友、熟人和家人的生活,进入社会性网络的人呈几何级数增长。商业机构试图开掘其中的商业价值, 因为这样的网络可以用来向有着相似兴趣的人们进行消费推荐。
社交媒体结构依托社会网络,不仅具备与现实生活极为类似的用户交往模式、朋友圈和行为规律,同时拥有现实社会不具备的社会网络属性
1、含义
含义:基于线下社交网络、允许个人或组织生产内容并分享与协作同时能巩固与扩大关系网络的应用平台。是以互动为基础,允许个人或组织进行生产内容的创造和交换,依附并能建立、扩大和巩固关系网络的一种网络社会组织形态。它的思想与技术核心是互动,内容主体为UGC,关键结构是关系网络,表现为一种组织方式。简而言之,社会化媒体就是以用户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内容生产和分享平台。
概念发展: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者从个人延伸到组织,而对它主要特征的认识从创造和传播内容,发展到以互动和用户生产内容,并补充了关系网的结构特征,而对概念所指的认为从应用,发展到平台,再到组织方式。
起源:基于互动角度的概念——社会化媒体是一系列网络媒体的总称,这些媒体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
发展:基于技术角度的界定——社会化媒体是在 W eb 2.0 技术的基础之上,允许人们交换自主创造内容的应用(基于 web 2.0 与 UGC 的应用)
重要补充:基于网络结构的界定——社会化媒体的一个重要元素是人际关系网,人际关系网反映了社会化媒体不再是所谓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漫无目的的传播,而是要依附于一定的关系网络,这也使得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了本质的区别。
基于传播特点或者应用形态的界定——如认为社会化媒体具有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特性;
深入:从应用形态到平台——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在线平台、一类技术和工具的统称。
“平台”体现了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开放性的领域,在为其下定义时不应以一系列现有应用形态的列举为主体。“平台”还体现出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回归到互联网本质的进化”。互联网的诞生是为了解决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共享最终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社会化媒体无疑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平台”的认识提醒我们在思考社会化媒体时对“媒体”的理解应该有所拓展。在“社会化媒体”这一语境中,我们需要将媒体理解为一种互联网的结构、一种自组织。从这一意义上讲, “社会化媒体”一词与其所指是有偏差的,将来可能会有更准确的概念将其替代。
完善:从平台到组织形态——社会化媒体虽然带有“媒体”二字,但是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媒体”的含义,我们认为它更倾向于是网络社会中的一种组织方式,它实现了以个人为中心,以关系网络为结构的信息聚合。
总结:社会化媒体是以互动为基础,允许个人或组织生产内容的创造和交换,依附并能够建立、扩大和巩固关系网络的一种网络社会组织形态。它的思想与技术核心是互动,内容主体为UGC,关键结构是关系网络,表现为一种组织方式。
围绕网络传播的新问题,西方理论界迅速展开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成果,包括社交现场感理论、媒介丰富度理论、信号理论、电子亲近理论等。相比之下,我国的网络传播理论研究还滞留在对传统传播学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验证阶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理论创新,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新兴学科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基础研究,才能弥补不足。
2、分类:
博客及微博客(如国外的 Twitter 等;国内的饭否网等)
维基(如国外的 Wiki 等;国内的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图片分享(如国外的 Flickr 等)
播客及视频分享(如国外 YouTube 等、国内的土豆网、优酷网等)论坛(如国内的天涯、凯迪等)
社交网络(国外的 MySpace、 Facebook、豆瓣网等;国内的开心网、校内网等)网络社区(如国内的猫扑等)。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