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非硕士一战上岸双一流博士——“分数从不辜负努力”

2023/5/26 18:21:21  阅读:146 发布者:

距离考博结束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在不学习的日子里,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但恍惚间回首,决心考博打满鸡血的我好像还在昨天。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也想用这篇普通的文章激励更多的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即使是一束微光,我也想用微弱的光芒指引着在黑暗中摸索的其他人。

本人介绍——平平无奇的学术打工仔

我来自东部沿海城市,由于高考填报志愿的失误,我去了一所三本民办院校,考研时父母极力劝说我回到家乡的学校,因此,我选择了家乡的地方高校。在研究生的前两年里,我就像导师的专属秘书,完成各种各样的行政杂活,虽然有很多零碎时间搞学术,但成形的文章都不曾见刊。

说实话,我对于硕士期间的其他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在学术成果积累这一块实在是乏善可陈。现在回看,在刚读硕士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规划,不知道发文章的难度和周期,临到头才发现临时抱佛脚根本来不及。

考博契机——机缘巧合的天赐良缘

学院里的科研大佬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其实说白了就是联络联络感情,请人家来度度假。作为学术小民工,我必需得参与。所以我在这次活动上遇到了很多985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但是因为我的第一学历和科研成果实在不咋地,所以我不敢奢望申请-考核制的学校。

为什么说是契机呢,由于我活跃在学院的行政圈,党政老师让我陪着老师们爬山,在这过程中认识了很多博导,当然老师们也想多拉拢几个学生报考,所以当普通招考制学校的老师主动问我愿不愿意报考他的博士时,我喜出望外,天真地把他作为我考博的第一志愿。

备考过程——漫漫长夜的修仙过程

确定报考院校后大概是八月上旬,这给了我充裕的时间去完成毕业论文和期刊投稿。很多学生都是线上联络导师,很难有机会像我一样线下同导师有深入交流的机会,所以我的确也很幸运,省去了很多无谓的时间和心思。

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很大的把握,就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相同的学科或相似的报考书目中,可以适当地再选择1-2个学校作为保底。我当时也是很轴,决心只报考这一所学校,现在想来万一没考上,那这么久的努力真白费了。

十月初,我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初稿,开始了修行路上的浴血奋战。之前就看了很多几深教育李老师写的《考博兵法》系列,100多篇文章收藏了得有一多半,也和李老师微信聊过。但是直到十月份我才开始全身心备考。

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求学,他们也认为有个辅导班的帮助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那还犹豫什么,果断加入了几深教育的大家庭。在此,我真的很感谢几深教育的李老师,尽管他在我的打卡回复中并不多(可能是学生太多吧!),但能够在每一次我松懈之时给予我言语激励,让我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阶段任务。

从我开始打卡的第一天一直到考博的前一天,我每天的打卡汇报都没有落下过,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和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我脸皮薄,不愿意因为落下打卡而被“侮辱性”罚款一毛钱。

在写这个经验贴的时候,我不断的翻看之前的打卡记录,奋斗的日子历历在目,多少次都不想学习了但是还是咬着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下,多少次困得睁不开眼了但是满脑子还惦记英语的“正”字还没有凑够,多少次小伙伴约我逛街我都得努力压下自己的怦然心动,多少次在复习中的瓶颈和突破中悲喜交加……

我想这一路走来,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博士,备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巨大的收获,特别是让我明白了坚持的力量,李老师的一篇考博兵法的文章中提到过,他在考博的时候不断的默念“没有什么胜利可言,坚持就是一切”,我现在是深有同感。坚持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过程,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分数会给你公平的答案。

01,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向上的心态。在备考的期间,我卸载了微博、抖音、小红书等一切社交媒体的软件,微信中也关闭了朋友圈、视频号等影响我沉迷手机的功能。没有了外界的声音,我开始找回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不再受媒体的波动影响情绪,更能集中在备考内容。

关于联系导师

很多考生以为考博报考考试制的院校,便不再需要联系导师,其实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你所报考的院校是按照导师组招生的,网报时并不确定具体导师,而是按照整个专业所有考生的成绩排名来决定录取结果,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联系。

而如果你报考的院校在网报时,就需要确定目标导师,最终也是按照报考同一位导师的考生成绩排名决定录取结果,报考不同导师的考生间并不构成竞争,这种情况下,最好跟意向导师提前联系一下。否则即使你在笔试中名列前茅,导师因为事先完全不了解你的情况,也很有可能会选择招收自己已经比较熟悉的学生。除非你功底非常扎实,实力超群,面试表现异常惊艳,能让导师完全不在乎这些。

通常来说,联系导师有这么几个阶段:

首先,你需要告诉你的导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并着重表达想要读博的决心;

其次,即使在备考阶段,你也应该主动向老师汇报你的学习进度或复习计划,让老师感受到你考博的“真心”。

具体参考李老师的文章,好像叫做《抓牢导师》了吧!

最后,要让导师感受到被崇拜的感觉,经常性地参加学术交流论坛,或者在节假日中的一声问候,都会让导师对你印象深刻些。

最后结语

普通招考的博士考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我如何用语言去形容它,别人都无法感受到我当时为它做过多少努力,心态修补过多少次,信念崩塌重建过多少次,这都在我心中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也想告诉一些正在犹豫、纠结考博的学生,如果还没下定决心的话,就尝试着做做看,只要真正开始着手去做了,就不会带着懊悔和怯弱的心态去面对考博,更何况这些重重阻碍都是自己给自己的设限!

转自:“考博早知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