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3博士申请考核的一点体会!

2023/5/26 17:56:27  阅读:115 发布者:

顺利上岸,在园子和某书中得到很多帮助,现将申请考核的过程分享出来,不一定是什么经验,只希望能在普通医学生求学路上迷茫时带来些许慰藉。

本人学硕,大部分学校只能选择学博,准备时间较晚,都是院校出招生章程后联系导师。结合同门的申请过程,重点介绍以下院校。

1.清华大学长庚医院:最早出招生章程的院校,可以不用六级,对英语不好并且有文章的学生较友好,需提前联系导师。可选程度:较好。

2.中山大学:招生章程出的较早,附属医院很多,学硕可以报专博。进复试后需要考试,根据笔试成绩进入综合面试,没有过多时间学习者慎报,学霸可选,相对公平。

3.北京大学:学博名额少的可怜,联系导师后加了微信,本以为最有希望,最终未能进入复试。

4.首都医科大学:学博名额很少,联系了所有的导师说没有名额,未报名。

以上四所经验:联系导师只是第一步,还是要加强自身实力和英语水平,加强联系,让导师看到闪光点,被录取的希望更大。

5.上海三所:上交、复旦、同济

上交和复旦需要英语考试,时间会定在一天,报考之前要做好选择,不然就是白白浪费250块钱报名费。复旦英语相对简单,不到六级水平,但是会自主划线,学博70分。上交有听力,会和材料一起算分排名。本人联系了上交的导师,回复是欢迎报考。没有联系复旦的老师。

因为听力不好,最终去了复旦参加英语考试,当时在某宝上购了资料,有些是某书上楼主分享的,学习了大约一周的时间,考了66分,没能进入复试。(据说复旦外校上岸者甚少,但是复旦的校园真好看,好好复习英语还是很建议考复旦。)

同济大学,报名之前需要报考导师的推荐信,所以提前联系导师非常重要。第一轮是材料审核(有文章,985211出身分数会高。未有报考导师推荐信直接被pass),第二轮是科研计划书和毕业论文审核排名,第三轮是综合面试(按照系统面试,比如心内科会和心胸外科一组复试)。

不喜勿喷,这所学校申请过程太太太慢了,审核的轮数最多,出结果最慢,一天拖一天,遥遥无期,就在我写这篇经验之时他还没有出结果,太熬人了。

6.苏州大学

这所学校是我进入复试的第一所学校,报名费比较便宜,哈哈。苏大两所附属医院,招生计划里面明确写了学博和专博的方向,但是貌似每位老师只能收一个学生,具体安排不明确,搞得人云里雾里(可能需要提前联系导师,但我当时在迷茫状态,没搞清楚细则)。

学博和专博一起面试,不需要准备PPT,全靠现场表达。第一次面试没什么经验,表现的一般,我进复试时的排名很靠前,最终排名第几不知。相对公平吧,最后只录取了1个学博,4个专博。想报考可找找看其他攻略,我在准备复试时候没有找到比较有用的信息。

7.北京协和医学院

整体印象:报名时间较早,中间等待时间较长。笔试和面试在同一天,当天就会出录取结果。在申请后期最能体会这种不熬人是多么的友好。

初审:3月末公布初审排名,1:2-1:4进入复试。

复试:得知进入复试后有好好准备,在很久之前就淘了资料,看了文献和指南,笔试时候自我感觉写的还好。面试时候PPT介绍是唯一一次的时间刚刚好。很看重英语,面试时候大佬都在,最终录取看排名,相对公平。

8.武汉大学和华科

这两所大学各有两个附属医院,都是提前联系导师比较重要,很多老师更看重本院学生,给的回复很明确。复试时间比较晚,5月份才会出名单。

去武汉上学是我高中时候的梦想,因为先被其他学校录取了,放弃了武大的复试。武大和华科都是yyds

最后,这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申博之路,走的弯路也比较多,确实也没有那么容易上岸,不必怨天尤人、妄自菲薄。

只要坚信所选择的路,最终的结果就都是最好的,是金子不发光也会反光的!

转自:“考博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