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线上舞蹈学讲座预告(更新会议号) | 实践研究的多种类型
2023/5/26 14:04:45 阅读:93 发布者:
吴晓邦讲坛第七季 总第30期
《艺术专业(实践类)博士的性质与定位》
第三讲
实践研究的多种类型
讲座时间
2023年5月26日(周五)
19:00-21:00(北京时间)
讲座入口
腾讯会议号:222-130-617
密码:321321
第三讲简介
实践研究的多种类型
本讲座尝试梳理学院派之外的艺术创作和作为学院派博士研究组成部分的艺术创作的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讲座将借鉴Alva Noë、Michael Biggs和Daniela Büchler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其个人目前对舞蹈认识论的研究阐释实践研究的文化和认识论价值,以及它的局限性。Ellis博士将使用一种(与稻草人论证相对的)“钢铁人论证”讨论那些对实践研究持反对意见的立场,从而增进对实践研究中实践复杂性的理解,为高等教育中研究生科研的性质提供一个更宽阔的视野。
The many practices of practice research
ABSTRACT:
In this presentation I seek to addre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rt made outside of the academy, and art made as part of PhD research within the academy. In doing so I will make a case for the cultural and epistemic value of practice research, as well as its limitations. I will draw on the scholarship of Alva Noë, Michael Biggs and Daniela Büchler, as well as my own current research into dance epistemology. My approach will be to use a 'steel man' (as opposed to a 'straw man') argument to discuss the positions against practice research so that we might understand the complex nature of practices within practice research, and to present an expanded 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of postgraduate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第三讲主讲人
Prof. Simon Ellis
博士,副教授,英国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舞蹈科研所(CDaRE)博士生导师。Ellis博士主要从事编创、影像制作和舞蹈的相关实践。2005年,Ellis博士被授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实践研究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专长包括舞蹈即兴中的非双重意识和实践研究认识论的可能性。
摄影师:Hamish MacPherson & Paul Paschal
第三讲主持人
刘春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个人研究方向:舞蹈新媒体,现当代舞蹈研究及跨界创作。出版专著有《舞蹈新视觉》、《幻象之舞》、《新的一天会降临》等。合著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艺术鉴赏》、《战神的舞踏》、《花灯》等。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舞剧的历史脉络、创作实践与发展态势研究(1949-2019)”子课题负责人,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新媒体与舞蹈艺术研究》负责人。论文《脱离与沉浸-舞蹈剧场中前沿科技创作观念探索》获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奖。舞蹈影像作品《伞》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并入选香港跳格舞蹈录像节。
舞剧的编剧作品包括《孔子》、《关公》、《粉·墨》等。曾担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梦幻九歌》、《北京》、《九色鹿》总导演,实景演出《红色娘子军》导演,舞剧《女娲》、舞台剧《出师表》、人文诗剧《李白归来》总导演,中文版音乐剧《猫》、梦工厂live秀《驯龙高手》中方导演,交互舞蹈装置作品《西河剑器》的创意导演。舞蹈影像代表作《伞》、《生命》等。
第三讲与谈人
周志强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天津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天津美学学会会长、天津电影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会秘书长,中国作协专委会委员,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卷编委会副主任,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天津艺术学科评议组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明道大学( 台湾 )客座教授,弗吉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著有《寓言论批评》《 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 》《阐释中国的方式》等多部著作,发表 200 余篇文章。
肖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澳门国际艺术节艺术顾问等。
长期致力于现当代舞蹈创作与大型文艺创意研究,先后受美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一流艺术节的邀请,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The Wall》受韩国国际艺术节开幕式特邀展演、澳大利亚表演艺术学院特约编舞《Floating Stone》、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特约编舞《Threads of Time》、《In the Air》、与法国里昂高等音乐舞蹈学院联合创排实验艺术《莫比乌斯环》受法国大使馆邀请于北京首演。多次承担国家重大庆典的创作与执导任务,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主创、2009年建国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执行总导演、2016 年杭州 G20 开幕式核心主创及室内版总导演等。曾获中宣部、教育部共同授予的“最美教师”称号、入选“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等,被媒体誉为“在艺术创新和艺术教育领域中具有国际眼光、本土意识、当代审美的跨界领军人物”。
学术翻译
陈若菡
博士,讲师,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硕士论文评审。2022年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舞蹈学系博士项目。美国《舞蹈教育期刊》(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和《国际教育与艺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Arts)评审、专委会成员。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当代舞蹈艺术研究》《民族艺术研究》、Journal of Dance Education(JoDE)和Theatre, Dance and Performance Training(TDPT)等。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和训练、研究方法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2023年5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