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分享| RSE:热带亚洲森林碳储量呈持续上升
2023/5/23 15:52:55 阅读:88 发布者:
热带亚洲在全球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变绿”并不能代表植被地上碳储量(AGC)的增加。
近年来,热带亚洲地区农业扩张造成了绿化面积的增加,但此类绿化并不能形成长期的AGC积累;同时,热带亚洲存在严重的森林砍伐,该区AGC的时空变化态势仍尚不明确。
针对该问题,樊磊教授团队开展了对2013-2019年期间热带亚洲地区AGC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同时也对光学、微波遥感数据在AGC时空动态监测中的能力开展了评估。
团队率先在空间上开展了不同遥感指标与AGC基准图的对比,明确了低频植被光学厚度(L-VOD)在开展AGC监测中的优势。随后,基于L-VOD反演了年际AGC产品,理清了2013-2019年热带亚洲地区AGC的动态变化。
研究表明,2013-2019年间热带亚洲AGC净增长量为44 Tg C/yr,其中65.9%来自非森林类型,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热带亚洲AGC于2016年呈现剧烈下降(263 Tg C/yr),厄尔尼诺事件后,非森林地区AGC表现出持续上升,而森林地区增长缓慢(图1)。
2013-2019年期间,AGC增长区域集中于印度南部、中国西南部、越南南部等地区,AGC下降地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中部、马来西亚、老挝北部地区等森林砍伐地区(图2)。
在此AGC产品支持下,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各遥感指标(光学、微波植被指标)对AGC的动态监测能力。
其中,X-/C-VOD与AGC的时序变化更趋于一致(图3),尤其在低-中AGC水平(20–40 Mg C/ha)的非森林类型下,两者一致性更高(图4);而在高AGC水平(>60 Mg C/ha)下,各指标均难以准确反映AGC的变化,这是由高频VOD与光学植被指标的饱和现象所造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森林类型下,AGC的变化较C-VOD与LAI的变化滞后一年(图5),这可能是由于植被组分对干旱事件响应的差异所造成,即干旱初期,树木通过气孔关闭与叶片凋落降低水分蒸腾,C-VOD与LAI的率先下降,而随着干旱的持续与加深,树木逐渐出现死亡,此时AGC呈现下降态势。
该研究以“First assessment of optical and microwave remotely sensed vegetation proxies in monitoring aboveground carbon in tropical Asia”为题发表于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论文信息
标题:First assessment of optical and microwave remotely sensed vegetation proxies in monitoring aboveground carbon in tropical Asia
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类型:Research Article
作者:崔天翔【南京林业大学】,樊磊*【西南大学】,...... , & Jean-Pierre Wigneron【INRAE】
时间:2023-05-11
DOI:https://doi.org/10.1016/j.rse.2023.113619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生态学家
转自:“科研圈内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