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top1区:湖北中医大刘洪涛教授团队揭示黄芪多糖的结构表征与抗炎活性
2023/5/23 9:25:48 阅读:147 发布者:
源于神农尝道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近日,湖北中医药大学刘洪涛教授团队在生物大分子领域的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Top一区)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Astragalus membranaceus”(DOI:10.1016/j.ijbiomac.2023.124386)的研究性论文。在该研究中,使用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首次从黄芪中分离出两种新的均一多糖(APS-A1和APS-B1),并通过HPGPC、HPLC、UV-Vis、FT-IR、甲基化分析、GC-MS和NMR光谱等技术对二者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基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证实了它们的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表明黄芪均一多糖在抗炎方面的潜力,同时揭示了中药黄芪发挥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
图1. 黄芪多糖APS-A1和APS-B1的化学结构。
基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黄芪均一多糖的抗炎活性。研究表明APS-A1和APS-B1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MCP-1)的表达和分泌,其机制是抑制NF-κB和MAPKs(ERK,JN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图2. APS-A1和APS-B1的抗炎活性。
在本研究中,从黄芪中分离得到两种均一的多糖APS-A1和APS-B1,并对其一级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证明二者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和MCP-1)的表达和分泌,机制是抑制NF-κB和MAPK(ERK,JN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这些结果表明APS-A1和APS-B1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炎补充剂。二者活性的差异可能与其结构特征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将集中在它们的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上。
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广明为本文第一作者,刘洪涛教授和胡白飞博士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目得到湖北省科技厅(2021CFA014)、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102AE090042)、武汉市知识创新计划(2022020801010420)以及湖北省卫健委(ZY2021Z005)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3.124386
转自:“如沐风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