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基础理论回顾:量子产率和法拉第效率
2023/5/22 18:14:10 阅读:25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光电催化理论与应用 ,作者风清扬z
作为面向工业应用的催化剂,无论在从事热催化,光催化还是电催化的研究的时候,我们都必须要考虑工业催化剂的一些设计要求和标准。今天主要介绍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即能量的利用效率以及相应的表征和计算方法。
量子产率
在光催化中,通常使用量子产率表示光子的利用效率。
QY(%)=产物产生所利用的光子数/反应体系中吸收的光子数*100%
前者通常根据半反应得到,比如如果要计算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量子产率,则需要计算单位时间内产氢的量n1(mol),这一数值可以通过色谱定标准曲线得到,产生1 mol氢气需要质子得到两个电子,因此该半反应(H2O + 2e- = H2 + 2OH-)所利用的光子数为:2n1 (mol)。
反应体系中吸收的光子数可以通过光功率计测试得到。如下图所示,当没有催化剂时,光功率计测试可得光功率W1(W),加入催化剂后,通过光功率计可测得功率W2。W2-W1则为催化剂吸收的光能。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吸收的光子数n2:λ*(W2-W1)*t/hc。这其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
QY(%)=2n1/n2*100%
而为了提高量子产率,需要尽可能提高每一步光催化基元反应步骤,诸如尽可能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促进载流子迁移,促进表面化学反应,抑制光腐蚀反应等等。而这些与催化剂的性质,结构,表面态,以及反应体系(溶液组成,pH等)密切相关,这都是光催化研究的曾经的核心。
法拉第效率
与之相类似的,电催化中,也需要计算对电能(电子)的利用效率,主要通过法拉第效率进行表示。公式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利用的是直接由电源产生的电子,而非光生电子(空穴)罢了。如下所示:
FF=产物产生所利用的电子数/反应体系中输入的电子数*100%
转自:“科研共进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