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Agron丨玉米歉收的概率随着干旱的发生而增加,但部分取决于中国的当地条件
2023/5/22 16:02:57 阅读:73 发布者:
论文内容
研究背景:
全球许多重要农业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加剧了作物同步减产的风险。系统分析作物减产和极端事件的风险,提出以产量收益为导向的风险管理,以适应气候变化,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干旱对全球农业生产构成相当大的威胁。作物产量损失与全球大范围干旱相关,已成为粮食安全的关键制约因素。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玉米产量的23%(粮农组织,2019年)。保持我国玉米生产对保障国际国内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结果已经显示出干旱事件对玉米产量的不利影响,这极大地阻碍了玉米的生产能力。在气候突变条件下,如何弱化产量异常,提高我国玉米生产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我国玉米主产区为例,综合1981-2014年玉米产量异常值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值,建立了基于Copula的双变量概率图,比较了1094个县在不同干旱条件下的减产概率。
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多数县玉米产量异常与干旱强度呈负相关,中度、重度和极端干旱分别减产4.91%、10.44%和7.34%。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玉米减产的概率显著增加,在中度、重度和极端干旱条件下分别为61.43%、66.01%和69.46%,揭示了玉米产量对干旱程度的响应是非线性的。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量化干旱对玉米产量异常的影响,在定量和概率框架下,预估了干旱事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1981-2014年期间中度、重度和极端干旱条件下的产量损失风险。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干旱发生和玉米产量损失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中度、重度和极端干旱事件分别导致产量下降4.91%、10.44%和7.34%,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产量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条件概率的差异表明,当将气候水分平衡从接近正常的条件转换为干旱条件时,产量损失的风险增加。干旱条件下产量损失风险的转移代表了玉米产量对干旱严重程度的非线性响应,灌溉具有降低产量损失风险的潜力。这些研究结果为干旱条件下的产量损失风险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并为极端事件背景下的作物生产风险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转自:“农科学术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