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样新教授团队完成MitraClip™治疗CRT术后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一例
2023/5/22 15:35:02 阅读:141 发布者:
2023年4月13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样新教授团队使用MitraClip™为一名CRT术后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成功完成食道超声引导下TEER手术治疗。该患者为74岁的顽固心衰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解剖以及机制复杂,二尖瓣后瓣短小(后叶P1多切面不可见,P2 6-7mm)、运动栓系,P3局部脱垂,合并FMR。经过充分研判,陈样新教授有针对性制定了手术策略,术中克服重重困难,完成TEER手术,有效减少二尖瓣反流,术后即刻效果良好,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术前分析
74岁,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再发伴双下肢浮肿1周”于2023-04-11入院。10年胸闷、气促,心电图示房颤,心脏彩超EF35%,CAG正常,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后EF恢复至50%。
5年前HOLTER提示:房颤并缓慢心室率(平均心率41bpm),并室内传导阻滞(QRS140ms),行CRT植入(HOT-CRT),近1周再发伴双下肢浮肿。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经胸部心脏彩超(2021-4-26)
EF52% LA 48mm,LVDD 59mm,二尖瓣中度反流。
经胸部心脏彩超(2023-4-10)
EF44% LA 52mm,LVDD 65mm,二尖瓣重度反流。
经食道部心脏彩超(2021-4-26)
二尖瓣重度反流,瓣环扩张。
P3局部脱垂。后瓣短小(后叶P1多切面不可见,P2 6-7mm,P3 8-10mm)、运动栓系。
病例特点
(1)男性,74岁。
(2)5年前房颤并缓慢心室率,室内传导阻滞,行CRT治疗(HOT-CRT;右心房三根起搏电极经过)。
(3)规范药物治疗,仍有症状,二尖瓣反流加重。
(4)TEE:二尖瓣重度反流,瓣环扩张,P3局部脱垂。后瓣短小(后叶P1多切面不可见,P2 6-7mm)、运动栓系。
(5)STS评分:4.3%。
手术操作
房间隔穿刺
房间隔穿刺需避开电极
(1)HIS电极
(2)LBBP电极
(3)经CS左室电极
X线辅助,房间隔穿刺系统确保避免缠绕、干扰原电极,导致电极脱位。
见房间隔结构异常(呈“双层”结构),房穿外鞘推送入左房感阻力明显。
SGC推送困难
SGC通过房间隔困难,导致整个系统退回右房,需重新穿刺。
重新穿刺后进入SGC
(1)增加“-”,保持同轴。
(2)增加SGC内芯突出长度。
SGC成功通过房间隔(见明显“突破感”)
瓣叶钳夹过程
夹子:XTR
部位:2区偏3区(脱垂部位,后叶相对较长)
朝向:11点
调整夹子(稍靠近后叶),并成功捕捉前后叶。
释放后,见夹子外侧2区仍有反流,于原夹子外侧(A2P2区)植入第二枚夹子(XTR),二尖瓣反流降为轻度。
释放2个夹子后,A2P2区(偏3区)见较宽组织桥。
术后三维血流:反流明显减少。
肺静脉逆流消失
病例总结
(1)右房系统有3根起搏电极通过,房穿系统需避开电极、避免缠绕。
(2)房间隔结构异常,可通过调整SGC朝向,保持同轴性,并且使用内芯辅助突破房间隔。
(3)后瓣短小(后叶P1多切面不可见,P2 6-7mm)亦可通过调整手术策略,完成TEER手术,有效减少二尖瓣反流。
专家简介
陈样新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内科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家卫健委心脏介入培训导师,MitraClip™卓越学院核心讲师,创办广东省TEER沙龙至今已开展四届,推动地区TEER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