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战略、农村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多层次综合评估
2023/5/22 14:06:23 阅读:71 发布者:
本文发表于国际期刊Land Use Policy,2012年第29卷上,作者为巴塞罗那自治大学(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的Giuseppina Siciliano。
文章将中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战略与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对农村社区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影响联系起来。将能源、货币和人类时间变量以及关于环境压力的资料结合起来,从综合的角度比较不同类型的家庭和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的代谢。研究结果表明,以改变现有土地利用和转移当地人口为目标,同时提高经济效率的城市化战略也与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增加有关,同时也减少了调查区域的多功能特征。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文还对中国的农村发展政策进行了批判性讨论,认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规划者应该将农村地区的多功能性作为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可行战略加以考虑。
文章认为,中国将城市化视为缩小城乡差距的正式战略,根据“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改善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具体干预措施预计将明确侧重于提高农村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和集约化。在此战略的指导下,土地利用变化即为土地商品化的过程,从一个以大量小农和自给农业为特征的农业社会过渡到一个日益以资本密集型生产企业扩张为基础和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的社会。
本文通过采用一个可持续性影响评估的综合框架(多层次、综合性)来比较不同类型的家庭(非农、农业和部分非农)以及城市化干预导致的土地利用情景。该评估框架是建立在多标准分析和社会代谢分析基础之上的,建立了社会代谢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多标准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系,并建议在土地利用政策评价方面的实际应用,从而从综合角度分析具体的城市化政策可能对农村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潜在影响。文章从能量流、人的时间流和金钱流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代谢特征,同时,为评估土地利用情况和家庭类型而制定的多标准中选择了多层面指标来代表当地政策目标。
本文所采用的综合评估分析结构主要基于三个阶段的实现:(1)问题和场景的定义;(2)在制定多准则的情况下评估政策干预的有效性;(3)评估该政策对农村制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利弊。
(1)问题和场景的定义
“十五”规划将实现小康社会作为国家目标,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和产生更大的效益,政府强调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缩小应建立在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由传统农业向工农业或工业和服务业转型的基础上。“十一五”时期将“三农”问题放在所有战略任务的首位,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十二五”促进了农村地区新城镇的创建,进一步指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化,应努力协调推进农村现代化。中国面临着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城乡收入、贫困和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以上海市崇明区的红星村作为案例分析,其经济结构以农业部门为主,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是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将红星村的现状与城镇化政策实施后红星村的预期面貌进行对比,其中比较的场景为:(1)“一切如常”的情景。这一设想假设当前的土地利用管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试验区具有不同的土地利用特点,如人类住区和农业生态系统。(2)“集约农业”的情景。这一情景假设土地利用只转向农业用地。试验区以单一土地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和实现集约化农业为特点。(3)“减少投入计划”的情景。这一情景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前一情景的主要特征,即仅为农业用地,但在引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方案方面有所不同。
(2)在制定多准则的情况下评估政策干预的有效性
本文应用MuSIASEM方法(Multiple-Scale Integrated Analysis of Societal and Ecosystem Metabolism)评估情景的变化模式,在村庄和家庭两级评估了与不同土地利用制度和政策指标有关的指标值的变化,从而评估:移徙政策对农村社区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达到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政策干预的成效。结果表明,农村土地的城市化和商品化进程有可能减少城乡收入不平等现象,同时也会使人口的风险和粮食安全的多样化程度降低,从而更容易受到潜在的劳动力和粮食市场危机的影响。此外,如果投入减少计划没有得到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土地利用向集约利用的转变将增加对土壤的环境影响。
(3)评估城市化政策对农村制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利弊。
在红星村农村城镇化政策评价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环境退化(土壤污染)和农业集约化;城市人口增长和粮食安全;经济效率和农村系统的多功能。所有这些点主要由城乡差距驱动的效应链联系在一起。人口迁移增加了城市人口,从而满足了城市的粮食需求,而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集约化又满足了城市的粮食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村地区职能趋于单一的土地变化。它们不是用于当地农村社区的再生产,而是作为专门的粮食生产地区,以养活城市日益增长的工业人口。结果表明,这种土地商品化过程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率和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然而,它确实增加了对土壤的污染、化石燃料的消耗,导致农村经济的多样化程度更低,再加上仅工业部门的人口专业化,导致粮食自给自足程度下降,更容易受到潜在粮食和劳动力市场危机的影响。文章指出实现社会目标(即粮食安全和风险多样化)和环境目标(即土壤污染和化石燃料消耗)取决于采取综合政策措施。
声明:本推送内容仅代表课题组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对原文的翻译,请有兴趣的同学阅读原文。课题组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讹,也请各位专家、同学批评指正。
原文请见:Siciliano G. Urbanization strategies, rural 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changes in China: A multiple-level integrated assessment. Land Use Policy, 2012, 29(1): 165-178.
来源:土地生态课题组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