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杜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吴赐霖合作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的《中国老年教育的新定位、多元功能与实现路径》。
01
引言
中国老年教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其定位与功能。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发展什么样的老年教育和如何发展老年教育是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中亟待回答的两个问题。
自1983年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成立以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已发展近40年,取得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成果。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党和国家对老年教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一座难求”“求学无门”等现象显示我国的老年教育在管理体制、供需匹配、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梳理已有老年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状况、政策形势以及国内外经验,总结提炼新时代我国老年教育的新定位和多元功能,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
02
探索老年教育的新定位和多元功能
的必要性
第一,老年教育的定位和功能一直以来缺乏明确界定。我国涉及老年教育的十多个政策文件中专门为老年教育发布的正式文件只有《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和《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缺乏明确的发展和考核指标,官方话语体系下老年教育定位和功能较为模糊。
第二,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基础研究理论尚未形成。我国用了21年的时间从2000年的老龄化社会发展为2021年的老龄社会,在快速变化的人口形势面前,理论的建构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不乏学者探讨老年教育的理论构建问题,但更多是对已有理论的转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状况欠缺统筹考量。
第三,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态势下老年教育发展基础条件发生改变。一是得益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自2000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群中文盲率从原来的近五成下降到一成,且未来长时间内受教育水平将保持上升趋势。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老年教育发展。老龄教育作为老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在2019年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多个政策文件中均对其发展规划做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三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线上教育快速发展,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03
中国老年教育的新定位和多元功能
(1)我国老年教育的新定位
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定位从面向部分群体的退休福利转变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从以文化娱乐为主的休闲活动转变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和促进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从边缘化的福利事业转变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
第一,老年教育是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老年教育具备老龄事业和教育事业双重属性,单纯由教育部门办老年教育是不够的。在《意见》的指导要求下,老年教育可以成为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体现党和政府对老龄工作的主导地位,营造政府监督管理下多元主体参与老年教育的良好局面。
第二,老年教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老年教育具有面向老年人群体的赋能个体和面向社会的理念引导两种发展功能,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老龄观共识、贯彻健康老龄化理念、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以及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这一定位强调的是老年教育的教育事业属性,发展老年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全民素质提升、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举措,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终端环节,让老年人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是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第四,老年教育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保障。发展老年教育是对积极老龄化“健康、参与、保障”三要素的有效回应和补充,老年教育通过增强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增加社会参与机会,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和动力的提高。
第五,老年教育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老年教育通过素质教育、技术教育、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有为的老龄观,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做出贡献,扫清观念上、技术上和知识上的障碍。
(2)我国老年教育的多元功能
新时代的老年教育基于新定位,从过去满足老年人退休后文化娱乐需求的单一功能转变为在微观个体层面发挥传递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功能,在宏观社会层面发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经济功能;团结引领老年人群的政治功能;促进社会参与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的社会功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氛围、促进国际交流的文化功能。
其一是教育功能。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终端环节,最首要的功能是满足老年人个体获取知识、技能和再社会化能力的需求。强调教育功能是对老年教育本质的回归,亦是对老年教育新老定位和功能认识转变的关键。
其二是经济功能。老年教育作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帮助老年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再就业能力,提升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注入老年人力资源的新动能。此外,老年教育同互联网、旅游、养老等产业相结合能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老龄产业新模式。
其三是政治功能。当前我国大量老年人退休后脱离单位和组织,在政治上欠缺引领,在精神上缺乏归宿,容易诉诸宗教等媒介,是精神文明工作的薄弱环节,也隐含社会不稳定风险。老年教育具备宣传教育功能,能向广大老年人群体普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成为加强老年人群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
其四是社会功能。老年教育作为将广大老年人群组织起来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能够有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凭借对老年人的有效组织和引导,老年教育能为老年人搭建广泛有效的社会参与平台,推动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老年人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其五是文化功能。老年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和营造孝亲敬老社会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此外,游学等多样化的老年教育形式能够借助国际交流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有助于强化老年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
04
新时代中国老年教育多元功能的
实现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老年教育政策法规建设
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老年教育”或“终身教育”相关法律文件并更新指导实践发展的政策规划,通过立法明确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具体定位,稳步推进老年教育法律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虚实结合,出台配套的相关政策规划,以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功能为目标,对经费配套、师资配置、机构场所、运营管理、课程设置等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设计,确保老年教育政策的实施紧贴定位,不跑偏不走形。
(2)建立党政牵头多部门合作的管理体制
老年教育作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需要发挥更多领导作用,加强跨部门的协调合作。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由负责教育、民政、文化、卫健事务的国家领导人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国家老年大学的建设。在地方由党政领导人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参与成立各级老年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相应省、市、县各级老年大学建设,以本级老年大学为核心,承接上级老年大学资源,协调同级各部门资源,辅助下级老年教育机构建设。
(3)建设多样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针对我国老年教育供给与老年人需求存在错配的问题,可从课程设置分类上着手解决。我国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明确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一是老年素质教育课程,涉及与老龄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衰老的生理机制、退休准备、死亡教育、国家和地区的老龄政策等,帮助学习者正确认识老化过程、树立积极老龄观;二是休闲娱乐类课程,包括琴棋书画、跳舞、摄影、太极等,满足学习者兴趣爱好需求,同时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身心健康;三是学术知识型课程,这类课程专业性强,领域广泛,应保障老年人对于专业知识的追求;四是实用技能课程,包括基础的识字、网上购物、孙辈抚育知识、智能手机使用、再就业技能培训等。
(4)推动课程顾问制度建设,加强线上线下联合,扩大多样化课程供给
由国家根据教育部的学科专业分类,从14个大的学科门类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制作教学资源包,作为最基础的线上学习资源供全国老年人使用。此外,可以借鉴英国经验在老年教育机构中设置课程顾问职位,增强线上线下结合,提高老年人学习积极性。一方面能够帮助老年人在本机构选择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在老年人提出机构无法提供的学术知识型课程需求时,为其推荐相关线上资源。老年教育机构通过课程顾问等方式承担咨询、指导、辅助的功能,帮助老年人实现学习多样化课程的愿望。
(5)推动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与老年教育相结合
建设学分银行有利于老年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其向专业正规学历教育靠拢。可将不同级别、类型的教育机构的教育成果整合到相同框架中进行评价、累计和互换。首先对学术知识型课程开展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该类课程难度更大、更难体验获得感,学分制度能够给予老年人有效的回馈。由高校或线上教学提供的学术知识型课程可根据学时和难度设定学分,在地区乃至国家范围内形成统一标准。
(6)加强跨机构跨地区合作,促进老年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推动老年教育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不同主体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老年教育成果的转化。英国第三年龄大学同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各种老年人参与的实践学习项目,一个典型的项目是鸟类观察,参与项目的老年人在指导下提供鸟类的报告和照片等,老年人收获了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术机构也获得了大量的鸟类一手资料。这种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值得提倡,我国老年教育机构组织老年合唱团、歌舞团外出表演是一种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本土化表现形式。应当加强老年教育跨机构、跨地区的合作,合作的机构可以扩展到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范围可以从跨社区到国际交流。
05
结语
推动新时代老年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明确认识到老年教育在老龄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中的新定位,另一方面要清晰意识到老年教育从单一功能向全方面发挥教育、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多元功能的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面临新形势、党和国家提出新要求、人民群众有新需求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所承载的新的内涵。要实现老年教育的新定位,促进老年教育多元功能的发挥,需要在法律政策、管理体制、课程教学体系、资源交流和共享机制等领域协同发力,构建起老年教育的“四梁八柱”,融入并促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美好夙愿。
-END-
来源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作者丨杜鹏等
转自:“学术训练营”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