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Nature Plants|GTP酶AtGBPL3在植物核膜形成和形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解析

2023/5/17 9:24:17  阅读:60 发布者:

发动蛋白超家族的大型GTP酶共享一个高度保守的特征结构域,与GTP酶活性有关,但在该特征域之外显示出相当大的结构变异。鸟苷酸结合蛋白(GBPs)是发动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动物和植物中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2023424日,植物学顶级杂志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来自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Benedikt Kost教授团队的题为“The large GTPase AtGBPL3 links nuclear envelope formation and morphogenesis to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的研究文章,研究表明AtGBPL3在子细胞核表面的积累会导致核膜重组,揭示了AtGBPL3突变体根部在这一过程中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并损害生长。

首先作者研究了AtGBPL3GTPase活性、结构域以及表达模式。AtGBPL3在其氨基端附近包含一个GBP结构域,该结构域在发动蛋白超家族中是高度保守的,与GTPase活性有关。含有该结构域的重组AtGBPL3片段将GTP转化为GTP,转化率为1.87±0.27 min1,但没有进一步将GTP水解为GMP。此外,该片段仅显示最小的GTPase活性,转化率为0.022±0.016 min1qRT-PCR分析显示,AtGBPL1AtGBPL2AtGBPL3基因表达水平普遍很低。为了进一步研究AtGBPL3基因的表达模式,作者构建了含有AtGBPL3-GUSAtGBPL3-GFP融合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报告系,在AtGBPL3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AtGBPL3-GUSAtGBPL3- GFP融合蛋白。AtGBPL3-GUS报告系的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幼嫩叶片、主根和侧根顶端的GUS活性最强(蓝色染色)AtGBPL3 - GFP报告系的共聚焦成像证实了AtGBPL3普遍表达,并特异性地在根尖细胞核内积累(图1)。

1:拟南芥GBPs基因结构域、GTPase活性及表达模式研究

之后,作者使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AtGBPL3基因。纯合突变体gbpl3-5AtGBPL3启动子的5ʹ非翻译区上游30 bp处携带一个T-DNA插入,以约26%的野生型水平表达全长AtGBPL3转录本。这些突变体的根表现出强烈的生长抑制,在种子萌发后7天还达不到正常长度的一半,而成熟芽的整体形态没有改变。在gbpl3-5背景下,作者生成了三个独立的互补品系,其中gbpl3-5comp2系中AtGBPL3的表达恢复到野生型,而gbpl3-5comp1gbpl3-5comp3则恢复到更高水平。这些互补系均显示正常的根生长,表明AtGBPL3c -末端融合到GFP时仍具有功能,过表达时不影响根的生长(图2)。

图二:gbpl3-5 T-DNA插入突变体的分子和表型特征

在大多数gbpl3-5根细胞中,SUN1-GFP标记的核膜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动态遵循与WT细胞相同的模式,然而偶尔有一个或两个子细胞在外层细胞分裂后不能改变核膜,而是形成无定形的SUN1-GFP聚集体。延时成像证实,这些子细胞最终死亡。有趣的是,SUN1-GFP标记还显示,位于根顶端分生组织上方的分化gbpl3-5细胞的细胞核圆形度显著增加,核大小显著减小。有趣的是,与PCD诱导和根生长降低相比,gbpl3 -5幼苗核形态发生缺陷不仅被野生型的GBPL3挽救,同时也能被内源表达的AtGBPL3K83A挽救(图3)。

图三:通过稳定表达SUN1-GFP融合蛋白,可以观察到gbpl3-5细胞核膜形成和细胞核形态的缺陷。

最后,作者研究表明与AtGBPL3相互作用的染色质不仅在着丝粒组蛋白标记HTR12/CENH3中显著富集,而且在H3K27me3和其他与着丝粒周围异染色质和/LADs相关的抑制性组蛋白修饰中也显著富集,表明AtGBPL3具有转录抑制的功能。上调和下调的gbpl3-5差异表达基因分布在所有5条染色体上,反映了总体的基因密度,与着丝粒和邻近的着丝粒周围区域的关联减少,其中mail1型差异表达基因特异富集。重要的是,gbpl3-5差异表达基因与WT细胞中预测的处于转录抑制状态的染色质区域存在强烈重叠,其特征是高水平的H3K27me3组蛋白修饰。此外,gbpl3-5crwn1-1/4-1crwn1-1三种突变体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分析显示存在相当多的重叠(图4)。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GBP同源基因AtGBPL3除了之前报道的在病原体防御中的作用外,它在重要的细胞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核膜重组,核外周的核形态发生和转录抑制。这些发现揭示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过程之间的调控联系,并揭示了它们共同依赖于发动蛋白超家族中的大型GTP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3-01400-5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