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JIA|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彭少兵教授课题组华中地区双季稻双直播模式下超短生育期品种在不同氮肥和密度下的农艺表现

2023/5/17 9:16:05  阅读:8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农业科学微平台 ,作者王昕钰

氮肥和密度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调控密度可以在不减产的前提下降低氮肥投入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不过,对于传统的移栽稻模式,增加种植密度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这种措施无疑会加剧劳动力的供需矛盾。双季稻双直播模式是一种省工、节本的轻简化栽培措施,在该模式下调整播种密度简单易行。然而,目前关于不同氮肥和密度调控对双季稻双直播模式下超短生育期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揭示氮肥和密度对双季稻双直播模式下超短生育期水稻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明这些影响在早、晚季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

近期,华中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彭少兵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题为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an ultrashort-duration variety grown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seeding rates in direct-seeded and double-season rice in Central China”的研究论文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34期正式发表。该研究揭示了双季稻双直播模式下超短生育期品种的产量对氮肥和播种密度的响应。

该研究设置四个氮肥和三个播种密度处理,并选用超短生育期水稻品种湘早籼6号进行为期两年的大田试验,比较了各处理间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等性状、指标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施氮处理下,早、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85-97天和6.32-8.23 t ha-1。氮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施氮处理下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这又是由于光能拦截率和拦截量的增加。根据超短生育期品种产量形成特征和氮肥对产量的调控机制,该地区双季稻双直播中早、晚稻的最适施氮量分别为100-150 kg N ha-170-120 kg N ha-1。此外,在双季稻双直播模式中,早稻产量对氮肥的响应比晚稻更大(Fig. 2),这主要由于早稻土壤背景氮的供应能力低于晚稻。因此,考虑早、晚季间土壤背景氮供应能力的差异对于优化双季稻双直播模式的氮肥管理策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彭少兵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王昕钰博士(现工作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为该文章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319718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 32101819),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20)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1179)的共同资助。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jia.2022.08.019

Cite the article:

WANG Xin-yu, YANG Guo-dong, XU Le, XIANG Hong-shun, YANG Chen, WANG Fei, PENG Shao-bing. 2023.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an ultrashort-duration variety grown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seeding rates in direct-seeded and double-season rice in Central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2(4): 1009-1020.

研究团队简介

彭少兵教授(第一排右三)

水稻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由彭少兵教授领衔,彭少兵教授长期从事作物高产生理与栽培管理、作物营养生理与养分管理、水稻光合作用与水分生理、全球气候变化与逆境生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从事再生稻、直播稻和绿色超级稻的高产高效生理与栽培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专科研项”、“863计划”、“111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多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ew Phytologist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Field Crops Research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期刊上发表了273SCI收录论文。所发表的论文被SCI期刊共引用15423次,单篇引用最高次数达1432次,SCI论文的h-指数为66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