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从问卷分类到数据运用!这所高校督导评价做法解密

2023/5/17 8:38:20  阅读:85 发布者:

教学督导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在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当下,教学督导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教学督导队伍?又该如何借助督导力量推动教学改进?且听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分享。

2020年,中央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同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到,“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指导学校建立自我督导体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教学督导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在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当下,教学督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科高校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教学督导队伍?又该如何通过督导评价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在该校致力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过程中,教学督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期待通过教学督导工作的良好开展,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而从实际工作来看,该校也确实在督导工作开展上投入巨大,例如建立了校、院两级督导制度;依托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为教学督导量身打造了专属的评价问卷,并且做了很细致的分类……有序推进的督导评价工作也让学校收益颇丰,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直接反馈、即知即改和制度化建设三方面。该校究竟是怎么开展督导评价工作的?麦可思研究(下文简称“麦”)特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主任姜超与我们进行了分享。

麦:学校的督导队伍具体是怎样构建的?督导教师的选用标准是怎样的?

姜超:教学督导是学校开展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过程中最为倚重的一支队伍。目前我校实行校、院两级督导制度。其中,校级督导又分为专职督导组和兼职督导组,专职督导组有9人,兼职督导组有27人。院级督导组共计有230人,主要分布在17个二级学院。

由于不同的督导组承担不同的质量监控任务,因此学校对督导老师的选用标准也有所侧重。除了责任心强、公道正派、授课效果好等通用标准外,校专职督导主要由具有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教学成就的退休教师组成,他们的工作时间比较充裕,能够在教学督导中投入较多的精力;校兼职督导主要是各专业在职的骨干教师,大多承担过市级以上课程建设或教改任务,熟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由学校和学院双向推荐遴选确定。各学院的院级督导组成比较多元,一般包括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等。校兼职督导一般也会同时担任本学院的督导,是校院之间协同配合的纽带。

麦:督导评价的覆盖程度有多大?在评价过程中,校院是如何配合的?

姜超:在我校,校院两级督导评价和学生评教共同形成了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并在教师职称评审、课程建设等工作中得到运用。

一般来讲,校级督导工作的侧重点在于课程类型和教学环节上的全覆盖,院级督导工作的侧重点则在于对本院教师个体的全覆盖。

具体来说,学校层面要着眼于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格局确定督导任务,既要关注理论教学,也要关注实践教学;既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也要检查课程考核和材料归档;既要监测日常教学秩序,也要强化关键教学环节和重点教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校专职督导偏重规范性质量检查和覆盖面较广的教学巡视,校兼职督导偏重内涵要求较高的专项检查和有针对性的听课。

二级学院层面的督导评价主要面向本院任课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有职称评审需求的教师、学生评教或往年督导评价成绩较低的教师等。院级督导每学期都要完成一轮对本院教师的全覆盖听课,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控制教学质量风险点。当然,学校对校级督导的课堂听课也有量化要求,一般要求校督导组每三年完成一轮对全校教师的评价。

麦:校级督导工作开展中,学校比较关注哪些课程?为什么?

姜超:我校校级督导的工作重点会根据学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作动态调整。以本学期为例,校督导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疫情结束后线下教学的全面恢复,对前两年实施线上教学的课程试卷归档情况进行规范性检查,守住教学质量规范的底线;二是根据迎接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需要,对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并通过检查工作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的来说,校督导的工作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结合的。学校会结合重点建设任务安排专项质量检查,比如课程思政试点课程专项听课、校企合作课程和校企合作实验专项听课、混合式教学课程专项听课、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专项检查,等等。开展这些有针对性的重点评价,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管理漏洞,避免出现教学质量问题;二是了解重点教改项目的真实状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三是发现各类优秀示范课程,总结推广经验和推荐申报更高等级的课程教学项目。

麦:我们了解到贵校的督导评价问卷进行了很详细的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类?

姜超:我们的督导评价问卷主要是从使用层面和课程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类。目前,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已经全面开放给了校院两级用户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评价课程也覆盖了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的各类型课程。评价表的细化分类,一方面是为了匹配不同听课主体、听课对象以及课程类型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兼顾质量状态数据填报的需要。

从使用层面上来说,评价问卷分为校领导问卷、校级督导问卷、院领导问卷和院级督导问卷四类。领导和督导问卷分开设置和发放任务,主要是基于国家质量平台状态数据监测的需求。数据填报表7-1“教学质量评估统计表(学年)”中,需要对校领导听课学时数、校领导听思政必修课程学时数、中层领导听课学时数分别进行统计上报。相对应的,平台在给校领导发放任务时,将思政类课程推荐置顶为优先听课对象。校督导听课任务则是根据重点听课对象(督导评价为C及以下、学生评教全校排名后5%、拟申报职称晋升的教师等)安排优先听课名单。

从课程类型上来说,我们设置了理论类听课问卷、实验类听课问卷、其他实践环节看课问卷共三类评价问卷。根据课程性质差异,相应的评价指标也会有所侧重。理论类课程问卷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规范、内容、内涵、特色和教学效果设置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实验类课程的评价则重点关注实验教学的安全和规范、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对于除实验外的课程设计、实习实践类课程,采用巡课或看课的方式开展评价,主要关注教学组织与教学计划是否相符、实践环境及安全、师生到位情况等教学规范性问题。

麦:学校比较关注督导评价的哪些指标?

姜超:学校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经历了多轮调整,目前主要由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和教学特色五个一级指标和10个观察点组成。这些指标既体现了学校最新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将课程思政建设、“两性一度”要求,以及学校提出的未来工程师“爱科技”(ASciT9大关键能力等融入其中,又突出可操作性,符合督导日常评价的现实需求。

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这两个一级指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这是因为这两个指标反映了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学科前沿和产业进展、善用线上资源、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的情况,是落实“金课”建设要求的核心内容。为此,学校多次组织督导就这些指标的表述方式和评价尺度进行研讨,并进行了一段时期的试用,确保这些指标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和可信。

麦:督导评价结果是否有应用于学校的教学日常改进?具体是怎么使用的?

姜超: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日常持续改进是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这方面的改进可以根据实施路径不同分为直接反馈、即知即改和制度化建设三类。

直接反馈主要是督导在听课后当场与授课教师交流,或者授课教师直接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查看督导的评价意见。这种反馈方式比较灵活,改进效果往往受到督导水平、被评价教师的态度、沟通情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对年轻教师而言相对效果更好。

即知即改则是在事后由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将督导发现的显著问题(如实践课程教师指导不到位、个别教师授课效果极差、私自调整教学安排等)以“教学质量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发至学院,学院在规定时间内形成处理意见。

制度化建设是指汇总一定时期内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在管理制度层面进行完善。例如,本学期的督导评价中,发现不少教师忽视了对课程授课计划的编写,存在课程教学随意化和教改方案不落地的风险。因此,学校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课程授课计划管理的通知”,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了强调。

当然,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反映出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因此,学校要求各学院在每年度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中,必须有专门的一个章节对学校督导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回应,形成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弥补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学校部署了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后,督导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可以从课程、班级、教师等不同维度进行归纳分析,每月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报告。这不仅提高了学校层面教学质量反馈的水平,也为学院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不足提供了更清晰的依据。

下一步,学校还计划利用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在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深挖督导日常评价中生成的大量数据,与年度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专项检查、学生评教等数据结合起来,建构出更加全面客观地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为完善质量管理、打造质量文化提供支持。

转自:“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