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对梨PbrLhc基因家族进行了全面的生物信息学鉴定,并分析了干旱胁迫下PbrLhc基因的转录特征
2023/5/16 15:45:10 阅读:70 发布者: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Horticulturae (JCR Q1,IF=2.923)在线发表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程福厚团队题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the 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 Gene Family in Pyrus bretschneideri and Their Transcriptomic Features under Drought Stress”的研究成果。
梨(Pyrus bretschneideri)作为中国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水果之一,干旱胁迫是限制其经济栽培的主要障碍。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s, Lhc)在光合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光合系统的效率和作物产量,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以及逆境响应。鉴于Lhc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果树抗旱遗传改良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梨PbrLhc基因家族进行了全面的生物信息学鉴定,并分析了干旱胁迫下PbrLhc基因的转录特征。
本研究在梨基因组数据库中共鉴定得到28个PbrLhc家族基因。PbrLhc蛋白可分为5个亚族,且PbrLhc基因在不同亚族中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图1)。不同的PbrLhc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8个基因仅有1个外显子,7个基因含有2个外显子,而PbrLhca5的外显子数量高达6个(图2)。绝大多数PbrLhc成员均含有基序1、2、3、9、10,保守基序在不同的成员间差异较大,但在同一亚族中具有相似性(图3)。PbrLhc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大量的bZIP,MYB、TCP、bHLH、NAC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图4),PbrLhc蛋白被预测定位于膜结合叶绿体,且均无信号肽可剪切位点存在。不同PbrLhc基因、梨属与拟南芥的家族成员之间存在基因复制事件。基因表达热图分析显示,PbrLhca3、PbrLhca4、PbrLhca5、PbrLhcb1.5、PbrLhca1.6等5个基因在灌水后下调表达,而在干旱处理后被诱导而上调表达;PbrLhcb6.2、PbrLhcb8、PbrLhcb1.8、PbrLhcb3.2、PbrLhcb2.2、PbrLhcb6.1、PbrLhca6等7个基因在灌水处理后表达上调,干旱处理后下调表达;PbrLhcb1.7在灌水和干旱处理不同时间后均无明显变化(图5)。该研究将为后续研究PbrLhc基因在响应干旱胁迫中的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梨抗旱种质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河北工程大学为该成果的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吴瑞刚博士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冉昆研究员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赵曙良博士和程福厚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邯郸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经费资助。吴瑞刚博士近年来主持或参加河北省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河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纵横向科研项目17项;于《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BMC Plant Bi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植物生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11篇;副主编或参编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授权专利1项,制定邯郸市地方标准1项;获河北省果树产业发展优秀青年工作者等奖励6项。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